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21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近期中美即將展開新一輪談判,貝森特稱,中美的談判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現在將開始談論新的問題,而他也提前透露了會談的主要內容,其一就是所謂的“中國采購俄羅斯和伊朗石油問題”。
由此看出,這是美方為中國設置的議題,這些問題本質并不存在,只是因為美國的制裁,看得出來,美方這次擂臺已經擺好,就等中方接招。從談判內容來看,美方還是沒有看清中方在能源貿易問題上的立場,而顯然中方不會松口答應。
美國財長貝森特7月21日接受CNBC采訪時稱,中美計劃“近期啟動貿易談判”,并首次提出將“中國采購俄羅斯、伊朗石油”納入議題,威脅以此作為談判籌碼,此舉呼應了特朗普此前對俄烏沖突的立場,那就是若50天內未停火,將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加征100%關稅,中國、印度等主要買家剛好成為“靶子”。
而對于這次中美談判,美方訴求有雙重性,短期目標是要求中國擴大稀土出口,貝森特7月1日稱“稀土恢復流通但未達預期”,美方想以此換取部分解除對華芯片、發動機等技術限制。美方的長期野心,是迫使中國減少與俄伊能源合作,削弱兩國經濟支柱,同時為美國能源出口搶占市場。
不過美方若想在中國進口能源上指手畫腳,是誤判了形勢,中俄的貿易是互惠互利的,不針對第三方,中方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美方若想讓中方松口,存在三大戰略誤判,其一是將能源議題捆綁貿易談判,忽視中方核心利益,中方立場一以貫之,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能源合作屬正常國際貿易。
2025年上半年,中國自俄石油進口量同比增17%,占原油進口總量19.6%,且60%以上以人民幣結算,形成去美元化貿易鏈條。若美方強行將此納入談判,中方可能以削減稀土出口配額反制,要知道,中國占全球稀土加工90%。
而且美國的訴求,也存在現實制約,美國對俄石油“二級關稅”需盟友協同,但歐盟已準備反制美國關稅,印度日均進口俄油210萬桶,占總量40%,美方難以承受全面貿易脫鉤代價。
其二,是低估中方經濟韌性,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占比降至14.7%,2018年為19%,對東盟、中東出口增長12.9%。6月中美貿易額回升至3500億元,但華為等企業已實現芯片國產替代,英偉達為保市場份額游說美政府放寬限制。
而且美國關稅成本轉嫁失效,貝森特宣稱“關稅不會推高美國物價”,但沃爾瑪等零售商明確表示需漲價應對,美國2024年貿易逆差創60年第二高(9184億美元),企業壓力,也倒逼美方談判。
其三是美方的戰略邏輯混亂,混淆了“示好”與“施壓”。貝森特一邊稱“中美需真誠合作實現平衡”,一邊威脅加征關稅,特朗普對22國揮動關稅大棒,卻“豁免中國”,說明對華的硬實力有所忌憚。
而且特朗普將關稅戰與9月訪華掛鉤,企圖復制“中東行攜富豪簽大單”模式,但中方堅持“平等前提”,美方若強塞政治條件,可能重蹈“特朗普訪華計劃擱淺”覆轍。屆時,特朗普能不能如愿以償還不好說。
但無論如何,貝森特擺好擂臺,本質上,是暴露了美方焦慮,既需中方稀土與技術市場解國內經濟之困,又難舍霸權慣性,但與特朗普上一任期相比,這次中方的籌碼更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