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 AGI Playground 2025 大會上,主辦方靖亞資本、聯合主辦方 Founder Park、崔牛會一同正式發布了 2025 AI Cloud 100 China 榜單。
自 2022 年首屆發布以來,這是推出的第四屆榜單。可以說,AI Cloud 100 榜單的發布是中國 AI Cloud 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年度盛事。
此次的榜單重點關注在 GenAI 領域實現商業落地,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 Cloud 企業。榜單結果顯示,上榜企業 GenAI 驅動收入占比超過 50%的上榜企業數量達 38 家。
此外,在大會現場,靖亞資本還發布了新一年中國 AI Cloud 行業趨勢報告《Cloud+AI:模型日益強大,智能應用開啟新篇章》,對過去一年 AI Cloud 領域的融資現狀、技術進步和創業公司發展做了總結,同時預測了未來 AI Cloud 發展的五大趨勢。
報告指出,去年一年,全球 AI 領域融資火熱,同比增長了79.6%,在總融資額中的占比從21%躍升至37%,中國 AI Cloud 市場雖總融資額下降,但資金持續涌向了 AIGC、自動駕駛和 AI 行業應用賽道。
在技術層面,大模型向“慢思考”轉變,多模態成標配,AI 應用從 copilot 向 autopilot 升級,環境智能、RaaS、端側AI和具身智能等成為未來趨勢。
超 8000 人的「AI 產品市集」社群!不錯過每一款有價值的 AI 應用。
邀請從業者、開發人員和創業者,飛書掃碼加群:
進群后,你有機會得到:
最新、最值得關注的 AI 新品資訊;
不定期贈送熱門新品的邀請碼、會員碼;
最精準的AI產品曝光渠道
01
34 家新上榜,重點關注 GenAI 領域商業落地
本屆評選,組委會調整了 Top 100 公司的數據指標的權重因子,AI Cloud 100 China 全面聚焦篩選 GenAI 驅動增長的 Cloud 公司,上榜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內 GenAI 產品及服務占比公司總收入需至少達到 10% 以上,否則將不會入選榜單。這一變更旨在篩選出真正在 GenAI 領域實現商業落地,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 Cloud 企業。最終榜單結果顯示,上榜企業GenAI 驅動收入占比超過 50%的上榜企業數量達38家。
2025年榜單總計有34家新上榜企業,其中2家企業首次上榜即取得前10名的優異成績,分別是1# DeepSeek,7#百圖生科。同時,也欣喜的看到2024年上榜的企業中有4家已經成功上市,包括合合信息(SHA:688615),太美醫療(HKG:02576),七牛云(HKG:02567),多點Mall(HKG:02586),這也使得過去三屆榜單的畢業企業總數達到10家。
今年榜單中,獨角獸企業數量為33 家,比上年榜單少了 1 家。平均估值 125 億元,也略低于去年的 139 億元。從賽道上看AI for Productivity 賽道領域新增上榜公司最多,數量達 31 家;但 AI 基礎設施賽道的估值和平均估值都是最高的。
本屆榜單在榜單賽道類別的劃分上也有所調整,從往屆的10 個賽道類別(AI、基礎平臺及服務、CRM、垂直行業、財稅、生產力及協作、HCM、ERP、大數據分析及服務、金融科技),按照 GenAI 驅動下 AI Cloud 的新架構,劃分為 6 個賽道類別,分別是:
AI 基礎設施,賽道第一名為1# DeepSeek
Al for Insight(智能洞察),賽道第一名為6# 帆軟
Al for Productivity(生產力), 賽道第一名為8# 群核科技
Al for Real World(物理世界), 賽道第一名為9# Momenta
Al for Services(服務),賽道第一名為10# 小鵝通
Al for Content(內容生成),賽道第一名為18# 生數科技
以下為 2025 AI Cloud 100 China 上榜完整名單:
02AI 融資火熱,AI 應用從 copilot 向 autopilot 升級
整個報告對過去一年 AI Cloud 領域的融資現狀、技術進步和創業公司發展做了總結,并對未來 AI Cloud 發展的五大趨勢做出了討論和預測。
AI Cloud 行業觀察
全球總融資額 2024 年同比增加 7%,相對于 2021 年的高點降低 57.5%。但 AI融資非常火熱,融資額同比增長 79.6%。AI 融資額占總融資額的比例從去年的 21% 提升到今年的 37%,表明大量的資金涌入 AI 賽道。在 AI 的融資中,越來越多的錢投向大項目,我們從數據看到,超大項目(超過 1 億美元融資額)的融資額在整個 AI 融資額中的占比從前一年的 54.6% 提升到2024 年的 69.2%,說明資金越來越偏愛頭部項目。
中國 2024 年的總融資額同比下降 13.6%,相比 2021 年的高點下降 53.6%。AI 盡管熱度高,但 2024 年的融資額同比還下降了 14.2%。在 AI 融資中,拿錢最多的前三個賽道分別是 AIGC、自動駕駛和 AI 行業應用。
中美云大廠依然在瘋狂投資 AI Cloud。美國的 Amazon、Alphabet、Microsoft 三家的資本支出在 2025 年將達到 2500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33%。中國的阿里計劃未來三年投資 3800 億元,資本支出超過過去 10 年的總和,其中 80% 將投資于 AI。騰訊在 2024 年的資本支出也比上年增長 221%,創歷史新高。
中國迎來 DeepSeek 時刻,人才的創新動力激增,中國人做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跟頂尖選手同臺競技。過去 1 年,中國二級市場“7 巨頭”的股價表現超過美國的“Magnificent 7”。
美國基礎大模型的領先優勢,從超過 1 年減少到不到 3 個月。
中國的開源大模型性能已經超過美國的開源大模型。
從模型層看,大模型從“快思考”走向“慢思考”,多模態成為標配,大模型廠商也開始布局 AI Agent。
中間層,Agent Infra 會隨著 Agent 的百花齊放而爆發。
從應用層看,AI for Content 賽道,AI多模態內容編輯和生成成為最受用戶喜愛和認可的類別。
AI for Productivity 賽道,迅速從 copilot 走向 autopilot,AI 編程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價值。
AI for Insight 賽道,我們觀察到頭部廠商 Palantir 過去 1 年內股價上漲 4.5 倍,市值達到 3240 億美元。充分體現了這個賽道的潛力。
AI for Services 賽道,我們觀察到 AI 已經開始在企業找到合適的落地場景,“人+AI”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并交付更好的結果。
AI for Real World 賽道,自動駕駛開始走向成熟,具身智能領域融資火熱,但行業仍處于基礎模型競賽的初期階段。
AI Cloud 未來的五大趨勢
我們認為,2025 年有如下五大趨勢:
趨勢一:從助手到伙伴。AI應用從 Copilot 升級到 Autopilot,Copilot 是初級階段。
應用層的趨勢是先用 Copilot 占據用戶或企業場景,收集業務收據和行為數據,將這些高價值高相關性數據用于訓練 AI Agent。比如 Cursor 就是用此邏輯, 2 年內快速從 copilot 進化到了 autopilot。
趨勢二:借力 GenAI 和智能硬件,環境(Ambient)智能 開始規模化交付商業價值。
所謂環境(Ambient)智能,指的是智能存在于周圍,但你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AI的存在不會影響用戶,讓用戶可以不分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趨勢三:RaaS(Result as a Service) 在有清晰可衡量優化指標、能明確歸因的場景最先實現。
要想實現 Result as a Service,需要有幾個前提條件:要有清晰可衡量的指標定義,指標要能被實時監測,要有明確的歸因,要能實時收集用戶行為數據,這樣這些數據才能被用于強化學習,實現數據飛輪效應。效果廣告領域就復合這些條件,有望最先實現 Result as a Service。
趨勢四:端側AI 隨著 AI 手機、AIPC、AI 一體機等的普及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應用機會。
趨勢五:高質量數據的爆發將推動具身智能從L0.5到L1的第一個應用的落地。
AI Cloud 100 China 榜單分析
2024 年榜單中有 4 家公司順利畢業,完成上市。
今年的榜單聚焦 AI,如果 AI 收入占比少于 10% 就不會入選 AI Cloud 100 China 榜單。今年新上榜的企業有 34 家,其中 AI for Productivity 的企業最多。從地域分布看,來自北京的上榜企業達 49 家,占據半壁江山。緊隨其后的是上海 17 家,杭州 12 家,深圳 7 家。
今年榜單中,獨角獸企業 33 家,比上年榜單少了 1 家。平均估值 125 億元,也略低于去年的 139 億元。
從賽道看,AI for Productivity 賽道的上榜企業最多,達 31 家。但 AI 基礎設施賽道的估值和平均估值都是最高的。
從收入構成看,GenAI 收入超過 50% 的上榜企業達 38 家。
轉載原創文章請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