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有認證為南京芯啟源半導體員工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稱,公司自2025年3月以來拖欠工資、3年不發年終獎,以及區別對待員工,南京團隊已基本解散,并附有一張“暴力違法0賠償裁員”圖片。過去數年,芯片廠商頻現裁員、破產等震蕩消息,令從業者深感不安。作為DPU明星企業,芯啟源此番風波更引發市場對細分領域發展態勢的高度關注。
今日(25日)上午,集微網前往芯啟源南京辦公室實地探訪。9時20分,在南京市棲霞區的一座寫字樓里,占據整個七樓的芯啟源大門緊閉,數次摁下門鈴無人應答。透過玻璃門可見內部工位空無一人,桌上散落著辦公電腦、文件夾及一些雜物,整體而言并不凌亂。目前,引發關注的紙張業已撕去,但裁員風波卻未曾停止。
南京裁員始末,波及多地辦公室
天眼查顯示,芯啟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啟源”)成立于2015年8月,位于浙江湖州,注冊資本9534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集成電路制造等。2024年2月,盧笛代替SHENG LU成為芯啟源法定代表人。目前芯啟源控制企業芯云晟(杭州)、芯啟源(北京)、芯啟源(南京)均由盧笛任法定代表人。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暗示,盧笛與創始人盧笙系姐弟關系。這一消息尚未得到確認。
此次裁員風波雖然發生在芯啟源南京辦公室,但據員工反映,公司在2023年已將他們的勞動合同主體更換為芯云晟(杭州)。芯啟源Smartnic DPU團隊張顯表示,公司在2022年已經出現一些不好的苗頭。入職時,勞動合同曾約定年終獎按2個月工資發放;同時,績效項目獎金以年度基本工資的XX%浮動。但2022年年終獎打完七折的情況下,最終也只發放了三分之一,其余部分以白條形式蓋章給到個人。至于工資,2024年經常延期發放,今年更是一拖再拖。
集微網在一份芯啟源人力資源部門今年4月15日發出的郵件中看到,芯啟源稱其“面臨十分嚴峻的經營挑戰”,于是作出以下調整——2025年3月所屬期的工資,待本次資金到位后,將先安排發放應發工資的50%(稅前);2025年4月至5月所屬期的工資,每月將先安排發放應發工資的50%(稅前)。
但很快,員工們發現這50%的工資發放承諾似乎也難以兌現。
6月20日(上周五)中午,芯啟源南京辦公室10余名員工被依次喊進會議室,以“經營困難”為由商談裁員事項。據悉,芯啟源給出兩套方案并要求員工20分鐘內作出決定:1)公司提供“N+2”的補償方案,4月至6月的工資將在今年12月到賬,但不能保證按時發放;2)單方面終止合同,走調解程序。
“在已拖欠工資的情況下,大部分員工無法接受第一條。而且南京辦公室將在本月到期后退租,到時候怎么保證能公司按時發放呢?”張顯向集微網透露,公司在次日將他們的門禁權限關閉,辦公用品、私人物品均無法取得,HR甚至稱“公司沒有錢,就是有不給你們,愛去哪里告(起訴)去哪里”,雙方因此產生爭執。21日,被裁員工在南京辦公室外取回私人物品后,在墻壁貼上“暴力違法0賠償裁員”紙張并發至公司員工群,希望獲得高層重視。該圖后來在網絡上流傳,引起業界關注。
6月23日,芯啟源通過郵件正式宣布南京辦公室員工開啟居家辦公,最晚于24日前將個人物品清理干凈。“在裁掉剩余的大部分員工后,南京僅保留數人,整個南京Site實際上已經取消。”前員工何文告訴集微網。
據了解,繼4月2日、6月20日芯啟源杭州、南京辦公室裁員后,其武漢辦公室日前正在裁員中。有員工表示,其2022年入職時,公司員工將近400人,目前恐怕已不足20人。溝通中,員工表現得很困惑,明明去年董事長在員工大會上稱MIMIC(EDA產品線)賣了5.5億元,足夠支撐3年的薪水發放,怎么就這樣了?
百億估值空轉,新一代DPU未流片
芯啟源絕非無名之輩,曾被業界視為DPU明星企業、“國產替代先鋒”,估值一度上看150億元人民幣。僅2021年,芯啟源就一口氣完成數億元Pre-A2、Pre-A3、Pre-A4輪融資,并于次年再獲超億元戰略投資。截至2024年4月,芯啟源稱已推出4款產品,團隊成員近300人,在中國上海、南京、武漢、北京、廈門、香港、杭州以及美國硅谷、英國、南非等地設有辦公室和研發中心。
據悉,芯啟源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盧笙在取得上海交大學士和美國拉瑪爾大學碩士學位后,曾在硅谷工作20多年,進入Marvell、Broadcom等公司從業,并參與多個創新企業、創新項目的兼并收購,在網絡交換機和手機芯片等領域具有研發和管理經驗。
很長一段時間內,芯啟源將同時涉足DPU和EDA兩大品類作為重點宣傳方向。2023年6月,芯啟源DPU事業部總經理侯東輝公開提及,下一代DPU芯片“NFP 7000”計劃于2024年年初推出,對標NVIDIA的BlueField-3,有望將我國DPU芯片與世界最強DPU芯片差距縮短至2年內。
但芯啟源員工不這樣看。同樣來自Smartmic DPU團隊、在杭州辦公的徐成向集微網透露,公司南京、杭州辦公室員工主要從事DPU芯片研發。奇怪的是,雖然“NFP 7000”處于研發狀態,且不斷更換芯片版本,但芯片始終沒有進入后仿階段,就連所需的IP也不購買,更別提流片。“有研發總監提出IP需求,一直得不到確切回復。去年10月到12月期間,公司芯片研發團隊還很強大,可能是看不到希望,很多技術大牛陸陸續續選擇離開。”
DPU作為一項新技術,業界曾判斷其特點是燒錢多、周期長,但技術壁壘高、客戶黏性強,且與西方國家沒有代際差。事實證明,由于進入市場的渠道有限,DPU 市場被證明是一個難以攻克的市場,新興企業將面對Nvidia、英特爾、AMD等巨頭擠壓。有業內人士估算,在終端場景,大芯片的銷量至少需要達到數千萬級別才能有效攤薄一次性的研發成本;在數據中心場景,則需要50萬甚至100萬以上的銷量,才能有效攤薄研發成本。
“芯啟源對市場未能作出精確定位,步子邁得太大、錢也燒得快,能撐到現在全靠老股東持續輸血。”芯啟源芯片硬件團隊趙健指出,公司研發團隊主要在國內,但在推動研發過程中,高薪聘請架構師在內的多名海外顧問,溝通、協作成本極高,CEO盧笙甚至在員工大會上強調公司需要的是“忠誠的員工”。
眼下,在賣掉EDA產品線、大范圍裁掉DPU員工后,芯啟源所謂的“DPU與EDA雙輪驅動、雙翼齊飛”構想恐怕難以為繼,在成立10周年的節點上迎來最大危機。
正如芯啟源部分員工所困惑的,公司此前數輪融資,以及2024年賣掉EDA產品線所獲的5.5億元絕非小額資金,刨掉企業運營所必需的成本外,似乎不該陷入如此窘境。集微網通過天眼查發現,自去年以來,芯啟源及關聯公司已有多筆股權被凍結,并存在勞動爭議案件,種種細節為資金流向埋下伏筆。
近年來,DPU行業波折不斷,諸多企業進入并購時刻,資本層面的“泡沫”與想象空間同步收縮。芯啟源此次風波雖因“經營困難”而起,但問題的核心似與行業波動關系不大,而與其戰略路徑選擇、資金使用效率等內部系統性問題密切相關。
集微網注: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