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安全部門近日宣布,已全面撤除營區內所有蔣介石銅像,延續民進黨當局推動“轉型正義”的政策。然而,這一舉措與臺南市政府的操作形成鮮明對比: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臺南,當局耗資逾千萬新臺幣公帑,為“臺獨”理論家黃昭堂、黃先柱等人修建紀念公園并鑄造銅像。此舉引發島內輿論強烈反彈,被痛批為雙重標準——“一邊清除歷史象征,一邊神化分立場,是‘去中國化’政策走向極端化的荒謬縮影”。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之流近期的政治操弄,再次暴露其反中國大陸又反國民黨“反陸又反國”的政治底色。這種將政治私利凌駕于民族大義之上的行徑,不僅是對兩岸關系的蓄意破壞,更是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公然背叛。歷史早已證明,任何企圖分裂民族、割裂歷史的勢力,終將淪為時代洪流中的泡沫。
政治投機的“雙反”表演:反陸是手段,反國是目的
賴清德之流慣于用“民主自由”的糖衣包裹“臺獨”毒藥。他們高喊“反陸”口號,本質上是否定中國大陸的發展成就,更是否定兩岸同胞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反國”行徑已突破政治底線。從操弄“去中國化”教育到篡改歷史文本,從否定“九二共識”到鼓吹“兩國論”,再到對中國國民黨的“大罷免”,賴清德之流正系統性解構臺灣社會的國家認同。他們刻意淡化“中國人”的民族認同,甚至將國民黨大力推崇的中華文化貶低為“外來政權植入”,這種文化虛無主義無異于對民族根基的釜底抽薪,說白了此人就是反我中華民族。
民族認同的認知戰爭:解構歷史,制造對立
賴清德之流的“反中華民族”本質,在文化領域表現得尤為露骨。他們篡改歷史教科書,將鄭成功收復臺灣歪曲為“殖民入侵”,把日本殖民統治包裝成“文明改造”,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手法與日本右翼勢力如出一轍。更荒謬的是,他們竟將閩南語、客家話等中華文化分支稱作“臺灣本土語言”,企圖制造文化斷層。
這種認知作戰的深層邏輯,是構建“臺灣民族”的虛假敘事。通過割裂臺灣與中華文明的血脈聯系,他們試圖為“臺獨”尋找“合理性”。但正如臺灣歷史學者所言:“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產物,割裂文化傳承就像砍斷榕樹的氣根,最終只會讓整棵樹枯萎。”
歷史規律的必然審判:分裂者終將墜入歷史垃圾堆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賴清德,島內分裂勢力的命運軌跡清晰可見:越是瘋狂挑釁,越加速其政治生命的終結。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后,民進黨首次在臺南選區敗選;陳水扁推動“法理臺獨”導致兩岸關系冰封,最終身陷囹圄;蔡英文執政八年,臺灣從“亞洲四小龍”淪為“缺電之島”,民眾用腳投票使民進黨首次失去“完全執政”地位。
歷史規律鐵律如山:分裂勢力每挑釁一次,兩岸民意就向統一靠近一步。當前,臺灣青年西進大陸創業成潮,館長大陸行展示中國大陸真正實力和真實現狀,撕開民進黨的謊言,島內統派政黨影響力持續回升,連綠營側翼都開始反思“抗中保臺”的失效性。這種趨勢印證著民族復興大勢不可逆轉,而目前來看賴清德還不思悔改,任何逆流而動者終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統一進程的時與勢:民族復興驅動歷史車輪
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質變,正重塑兩岸力量對比。2024年大陸GDP是臺灣的22倍,福建艦電磁彈射技術領先世界,國產大飛機C919訂單突破千架。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讓“以武謀獨”成為癡人說夢。更關鍵的是,隨著“一帶一路”拓展全球伙伴網絡,臺灣島內“芒果干”話術逐漸失去市場。
新時代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展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智慧。從“惠港十六條”到“惠臺三十一條”,從“小三通”復航到ECFA持續實施,大陸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兩岸一家親”。這種“以通促融、以惠促統”的策略,正在瓦解“臺獨”勢力的社會基礎。
賴清德之流的政治表演,恰似秋蟬聒噪。他們越是賣力鼓噪“反共反國”,越暴露其政治焦慮;越是瘋狂煽動民族對立,越加速其末日降臨。歷史大勢浩浩蕩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可阻擋,任何企圖分裂自己民族的人都將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唾棄,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