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和小伙伴們約定一起去做某件事,
比如放學后去抓蝌蚪,或者周末分享新玩具,總會一邊伸出小拇指相互勾著,
一邊大聲念著:“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仿佛這樣就能給承諾加上一層堅固的保護罩。
那時候,只覺得這是一種好玩的儀式,卻從未細想,拉鉤就拉鉤,為啥還要加上 “上吊” 這么奇怪的說法呢?
而且,為啥是一百年不許變,不是五十年或者二十年呢?
從字面看,“上吊” 這個詞實在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畢竟,在日常生活里,“上吊” 可不是個吉利的事兒,怎么會和小朋友之間純真的約定聯系到一塊兒呢?
其實,這里的 “上吊” 并非我們平常理解的那個意思。
在古代,銅錢是主要的流通貨幣,它外圓內方,方便攜帶。
但因為數量多了容易散落丟失,人們就想出個辦法,用繩子把銅錢串起來。
一串銅錢,也就是 1000 枚,被稱為 “一吊錢” 。
把這串銅錢掛起來存放,就叫做 “上吊” 。
這一行為,象征著錢財已經確定,不能隨意更改。
所以,當這個說法融入到小朋友們的約定里,“上吊” 就代表著這個約定像掛起來的銅錢一樣,穩穩當當,說定了就不能變。
除了和銅錢有關的解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 “拉鉤上吊” 和亞洲文化中自殘明志的傳統有關。
在日本,歷史上曾有通過自殘來表達決心或忠誠的行為 。
雖然現在看來,這種方式有些極端,但在當時,它反映了人們對承諾和忠誠的高度重視。
在日本,“拉鉤” 被叫做 “指切拳萬”,意思是要是沒守約,就得切掉手指,還要被打一萬拳。
這里的小指相繞,就像是象征著斷指。
雖說在咱們中文里,“拉鉤” 現在基本就只是小指相繞這個動作,
但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最初 “拉鉤” 的說法里,對 “斷指” 這種懲罰的表達,在傳播過程中被慢慢淡化,變得更委婉了。
再講講咱們中國古代的盟誓文化。
在盟誓的時候,手指可有著重要作用。古人認為,指,有 “旨” 的含義,代表著個人的內心想法和意志。
所以手指相勾,就有了交流內心想法的意思。
而且,古代還有指天為誓的發誓形式,手指在盟誓里的地位就更重要了。
盟誓時,手指不光要鄭重其事地簽名畫押,有時候還得割破手指,歃血為盟,來顯示決心。
慢慢地,人們就簡化成勾手指來表示約誓,再把兩人的大拇指相摩擊當作蓋章簽名,以此作為約定的憑證。
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把 “上吊” 和 “上調” 聯系起來。
當兩個人小拇指勾在一起后,大拇指會上翻相對,這個動作就像是在往上調整,
彼此貼合,發誓的手指頭才算聯結好。
也許在流傳過程中,“上調” 被誤傳成了 “上吊” 。
如今,我們早已長大,那些和小伙伴拉鉤的場景也漸漸模糊,
但這句童謠所傳遞的誠信與承諾,依然深深扎根在我們心底,成為我們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
下次再聽到有人說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你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