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散步、騎自行車……這些活動是許多人日常鍛煉的首選。然而,在這些常見的有氧運動外,還有一類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抗阻運動(力量訓練)。
日前,一項研究發現,堅持進行抗阻運動6個月,心臟功能將會有顯著提升。
40歲后增加抗阻運動
對心血管健康有積極影響
■ 改善血壓
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在《循環》期刊上發表的關于抗阻運動的2023年版科學聲明中介紹:
在年輕健康成人(≤40歲)中,抗阻運動可引起舒張壓小幅但顯著的降低(降低1毫米汞柱);
對于中老年健康成人(>40歲),抗阻運動可為其收縮壓(降低4毫米汞柱)和舒張壓(降低2毫米汞柱)帶來更大幅度的降低。
■ 改善血脂
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日常體力活動,均可對血脂水平產生積極影響。
對于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單純的有氧運動可能不足以達到最佳效果。建議在有氧運動的基礎上,結合抗阻運動。
抗阻運動不僅有助于控制膽固醇水平,還能改善疲勞狀況、緩解抑郁情緒,并增加骨密度。
每周2次抗阻運動
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
建議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結合。每周≥2次抗阻訓練,可有效實現肌肉和心血管獲益。
■ 自重訓練
使用身體自重進行運動,比如俯臥撐、引體向上、蛙跳、深蹲等,可以在家中或健身房進行,鍛煉核心力量和肌肉力量。
■ 彈力帶及器械訓練
可以用啞鈴、沙袋、彈力帶等方式增加外加阻力。可以在家中或健身房進行,初次可由專業教練指導,確保正確姿勢和安全性。
圖源:AI生成
■ 爬樓梯鍛煉
爬樓梯是一種低成本、便捷的運動方式,兼具有氧和抗阻的特性。它既能提升心肺功能,又能增強臀腿的肌肉力量。
2023年,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期刊《動脈粥樣硬化》上發表的研究發現,與不爬樓梯的人相比,每天爬5次(一次10步)以上樓梯的人,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約20%。
做抗阻運動
注意這2點
存在特殊疾病的人群,運動要遵醫囑;對于普通人,做抗阻運動時要——
■ 保持自然呼吸
抗阻運動時要保持自然呼吸狀態,特別注意避免屏氣,以免缺氧或血壓波動幅度過大,必要時提供適當的保護。
■ 嘗試鍛煉每個肌群
力量鍛煉主要針對身體的主要大肌肉群,如上背部、胸部、肩部、上肢(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下肢(腘繩肌和股四頭肌)和小腿肌肉等。
為每個肌肉群選擇一個或多個練習,學會以正確的形式和方式進行適當的練習。確保可以控制運動的速度。
每周每個肌群的鍛煉至少進行兩次,間隔兩天以上。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人民網科普-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