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縣認真踐行“三茶”統籌理念,通過挖掘茶文化撬動文化活力,完善茶產業鏈提升產品競爭力,鉆研茶科技提供核心支撐力,堅持綠色發展方向,目前宣恩縣茶園面積達23萬畝,茶葉加工企業300余家,綜合產值50億元,其中“伍家臺貢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近10億元,走出了一條由“茶葉大縣”向“茶業強縣”的蝶變之路。
——往“精”聚焦,“茶文化”鑄就“區域品牌”,撬動文化活力
一是凸顯貢茶文化精品底蘊,依托1784年乾隆皇帝賜匾“皇恩寵錫”的歷史淵源,以及“伍家臺貢茶制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豐富品牌文化內涵。
二是保障茶文化活動精謀細研,積極組織茶企參與全國及全省斗茶大賽,用鄂茶10號制作的茶樣多次斬獲“茶王”“特別金獎”等殊譽,“恩施硒茶·伍家臺貢茶”區域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三是實現茶廉文化精心培育,精心打造伍家臺茶廉文化教育基地,設立茶廉展示廳、品茗廳、授課廳、茶廉廣場、茶廉文化長廊、體驗區等廉潔文化載體,形成以茶明廉、以茶敬廉、以茶促廉的濃厚氛圍,年均教育覆蓋群眾和游客30余萬人次。
——往“全”布局,“茶業鏈”帶動“區域經濟”,提升產品競爭力
一是政策資金全面傾斜,建立“財政資金+金融活水+保險護航”三維支持體系,出臺“茶產業24條”,統籌3000萬元資金支持育種、加工等全鏈條發展,每年投入300萬元茶葉保險,實現23萬畝茶園保險全覆蓋。
二是主體集群全面培育,采取“國有平臺引領+龍頭企業帶動+規上企業支撐+中小企業協同”模式,培育加工主體300余家(含1個國有平臺、2個省級聯合體、5家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12家規上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三是加工鏈條全面延伸,在綠茶、紅茶基礎上,引進黑茶加工企業,開辟抹茶產業新賽道,發展黑茶、碾茶等精深加工產品,拓展產業增值空間。2024年,全縣干茶產量2萬噸,綜合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11.1%,帶動10萬余名茶農增收致富。
——往“深”鉆研,“茶科技”助力“區域領先”,提供核心支撐力
一是深扎標準體系“立柱”,制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伍家臺貢茶》《伍家臺貢茶生產技術規程》《伍家臺貢茶加工技術規程》等三大省級地方標準,涵蓋從“茶園”到“茶杯”的全流程,相繼榮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稱號。
二是深研科技育種“強基”,持續開展茶樹種質資源和古茶樹資源調查,成立伍家臺貢茶研究院等4個科研機構,系統推進茶樹品種改良,2024年宣恩自主選育的“鄂茶10號”成為國家級茶樹良種。該茶在國家級、省級斗茶大賽中屢獲特別金獎”等殊榮。目前該品種占全縣茶樹種植面積達90%,成為助農增收的核心品種。
三是深挖科研合作“增效”,宣恩縣伍臺昌臣茶業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專家工作室,實現基地標準化提質,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茶園“四機”(機耕、機防、機剪、機采)集成技術,省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占比達98.7%,實現了全園良種化、生產標準化和加工清潔化。
來源:恩施州生態環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