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監管口子再收緊,違規醫院將被失去醫保資格。
健全醫療機構退出機制
這些情形將被解除醫保
6月2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共計13條具體舉措(完整見文末),其中多條與耗材直接相關,包括要求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應用藥品耗材追溯碼,實現“無碼不采,“無碼不付”;鼓勵非公醫療機構參加集采、優先使用中選產品等。
預付金政策、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管理、智能審核等近期醫改熱點也在《通知》多處體現。此外,再度提出健全醫保清退機制。
根據《通知》,各地醫保部門要立足實際完善定點醫療機構退出機制,細化退出具體要求,并公布了暫停醫保基金結算和及時解除醫保協議的相應情景,具體如下:
截至目前,國內多地已有數家醫院因違規被取消醫保資格。北京3月通報7家醫院因虛構診療、偽造文書等行為套取醫保基金,被中止協議6個月;湖北黃石市醫保局4月通報解除一家民營醫院的醫保定點服務協議,由于該醫院被飛檢揪出過度檢查、重復收費等多類違規行為,還被處以百萬級罰款。
除了面向已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外,此次《通知》還明確提出,新納入定點醫療機構,設立6個月政策輔導期。在政策輔導期內出現違規問題,情節較輕的,政策輔導期延長6個月,延長期內整改不到位的不予續簽醫保協議;情節嚴重的,直接解除醫保協議。
伴隨《通知》發布,一輪事關醫保資格的大檢查已然拉開序幕。
大批醫院主動退出醫保
斷臂求生背后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醫院因違規行為被剝奪醫保支付資格的通知,近年還有一批醫院主動選擇退出醫保。
今年5月,內蒙古赤峰市醫保局發布公告,僅在5月15日至21日的七天內,市內431家定點醫藥機構主動申請解除醫保協議,包括116家醫療機構和315家定點零售藥店。
除內蒙古外,國內還有多地也出現過規模大小不一的“退保”事件。從趨之若鶩到主動切割,醫保與醫療機構的關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山東某民營醫院的醫保工作人員告訴賽柏藍器械:“近年主動退出醫保的醫療機構多數是斷臂求生的選擇,過去多年國內部分民營醫院或診所的營收都高度依賴所謂的‘潛規則收入’,而隨著醫保監管趨于嚴格,尤其是飛檢常態化和智能監控等手段加入,違規的成本風險指數性提高,一旦被查到便將面臨高額罰款。”
根據國家醫保局披露的數據,2024年全國共追回醫保基金275億元,查實欺詐騙保機構2008家,聯合公安機關偵辦醫保案件30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741名。
目前,2025醫保國家級飛檢正式啟動,河北、遼寧等多地的省級飛檢也已跟進,均采用“四不兩直”方式。同時,各類大數據智能手段正在加速應用,在可見的未來,醫保監管將越來越徹底。
一位小型私立醫院的院長認為:“合規經營已成當下醫院發展必要條件,但即使拋開違規收入來看,合規化相關的人力和軟硬件升級對小型醫院是不菲的成本,經過反復衡量后選擇退出醫保去接受更市場化的競爭,對小私立診所、醫院而言可能是更理性的選擇。”
退場還是轉型?這已經成為小型民營醫院無法回避的問題。
“這是一場洗牌,雖然有陣痛,但對國內醫療事業的良性發展卻是有益的,”山東某社區診所的文醫生表示,“非公醫療欺詐騙保問題已積弊多年,從理論上說,他們確實解決了當地部分醫療服務需求,但在利益驅動下也額外創造出大量的醫療資源浪費。如果最終醫保大池子無力承擔,那所有參與者都將是輸家。”
從醫療市場角度出發,醫保強勢支付方的地位并不會被部分醫院主動或被動退出而影響。且依托強監管帶來的全面肅清,醫保基金能夠發揮的價值將更為充分地釋放,為創新技術應用和保基本提供更大的空間。
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