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一
來源 / 節點財經
在銀行業的江湖中,招商銀行曾經是那個被眾人羨慕的 “王者”——零售業務風生水起,吸金無數。然而,近年來,招商銀行的業績卻接連下滑。
2023年,招商銀行營業收入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打破了12年來的增長趨勢。隨后的2024年,營業收入3374.88億元,同比又降0.48%,連續兩年下降。
而在2025年一季報中,下跌態勢仍在延續——營業收入837.51億元,同比下降3.08%。
那么問題何在,又能如何破局?
01 零售之王遇阻
當“零售之王”的光環撞上時代巨浪,招商銀行的困境折射著銀行業共有的現狀。昔日以零售業務獨步江湖的招商銀行,如今卻在信貸業務遇挫、非存業務受阻、資產質量下降的三重夾擊中艱難突圍。
?零售信貸遇到瓶頸
一方面,招商銀行的零售信貸的擴張動能持續減弱。2019年以來,雖然招商銀行零售貸款余額還在不斷增長,但其同比增速已不再保持兩位數,且幾乎每年都在下臺階。2024年同比增速為6.01%,占貸款總額的比例降至52.91%。2025年一季度,其零售貸款余額3.66萬億元,占比降至51.35%,創2019年以來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凈利差也在繼續收窄。2024年末零售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為1.44%,較2023年上升0.02個百分點;而零售貸款平均收益率則由5.02%下滑至4.58%。零售業務成本收入比升至32.52%,同比上升0.56個百分點。
?結構轉型仍需時日
在傳統信貸業務受阻的同時,代理費與傭金收入也在持續下滑。2024年,招商銀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720.94億元,錄得三連降,且降幅不斷擴大,創下2020年以來新低。這其中固然受到資本市場調整以及銀保渠道政策調整影響,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招行在這個領域面臨著強有力競爭。
具體看零售方面,2024年招商銀行零售非利息凈收入471.78億元,同比下降16.35%。其中,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1.90億元,同比下降25.24%;零售銀行卡手續費收入166.34億元,同比下降14.23%。
?資產質量不容樂觀
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招商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也不容樂觀。2022年至2024年,招商銀行不良貸款分別為580.04億元、615.79億元、656.10億元,連續三年增長;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450.79%、437.70%、411.98%,連續三年下降。
即便是在招商銀行引以為傲的零售業務領域,資產質量也令人擔憂。其小微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信用卡貸款、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2024年均有所增長。 其中,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額161.07億元,同比增加69.44億元;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393.75億元,同比增加6.65億元。
與此同時,招商銀行不良遷徙壓力加劇。2025年一季度持續承壓。招商銀行關注貸款余額增加81.15億元至971.95億元,關注貸款率升至1.36%;逾期貸款余額亦增加64.50億元至983.25億元,逾期貸款率升至1.38%。
招商銀行的近期困境,映射出整個銀行業在在低增長、低息差時代面臨的深刻考驗——舊有引擎已然失速,新興動能培育卻未成熟。而招商銀行的突圍之路,也將是觀察中國銀行業適應新生態的窗口。
那么曾經的零售之王這次能否闖關成功?
02 以史為鑒,曾經的破局之法
事實上,近年來的業績下滑并不是招商銀行第一次遇到危機。
早在2009年,招商銀行就面臨過五年以來營收和凈利潤的高歌猛進戛然而止的困境。
故事還要從2004年說起。在那年,當國內的商業銀行普遍深耕對公業務,招商銀行逆勢而為,首次將零售銀行業務轉為發展重點——大力發展個人理財及信用卡業務,并大力推動中間業務發展。
這一大膽的決策很快見到成效。從2004年到2009年,招商銀行的資產結構大幅優化,收入結構更加均衡,資產質量顯著改善,權益回報領跑同業。
但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出現波動,銀行業面臨的監管與約束更加嚴格,資本補充壓力增大。同時,還疊加著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脫媒等多重阻力。
其中,招商銀行的處境更為艱難——其零售貸款定價能力偏低、零售業務成本投入更大、利息收入占比過高。于是,在2009年,招商銀行四個季度累計凈利潤均同比下滑,全年同比下滑13.5%,下行幅度為上市銀行之最。
零售業務的增長魔法棒似乎失靈了,招商銀行不得不“再出發”。
2010年起,招商銀行加快了自我完善的步伐——從以增加資本、資源消耗為標志的外延粗放型經營方式,向主要依靠管理提升、科技進步和員工效能提高的內涵集約型經營方式轉變。
隨后在2014年,招商銀行進一步提出了 “輕型銀行、一體兩翼”戰略:零售業務的主體地位不變,公司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為“兩翼”,同時聚焦“輕資產”、“輕資本”、“輕管理”、“輕運營”。
從這一戰略中已經很難看到以利差和規模為導向的傳統銀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在零售業務的基礎上向綜合型的服務銀行轉變,并致力于實現資本的內生增長,以此應對利率市場化和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
即便在后續一段時間內,招商銀行的業績仍然跑輸依靠對公業務粗放擴張的同業,但這一戰略為其后來多年的穩健增長提供了持久的護航。
招商銀行對新戰略的堅守終于在2018年前后開花結果,并在經歷了艱難的行業時期后找到了穿越周期的密碼。
?凈息差。一方面,招商銀行的零售貸款占比大幅提升,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零售貸款利率相較對公貸款更為穩定。另一方面,招商銀行的優質零售產品“實力圈粉”,換回了幾乎媲美于國有四大行的低計息負債成本。二者的疊加,使得其凈息差長期領跑行業,且無論利率環境如何變化,都無法磨滅其極強的競爭優勢。
?非息收入。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是招商銀行“輕型銀行”轉型戰略的又一重點。得益于零售客戶數量和質量優勢,招商銀行在信用卡、財富管理等業務方面“戰果累累”——零售業務凈非息收入占比凈非息收入高達60%,從而有效地平滑了利率環境變動帶來的影響。
03 觀往知來,今日的破局鑰匙
那么招商銀行在自身歷史中找到的穿越牛熊的鑰匙,能夠助力它在當下再次破局嗎?我們逐條來看。
?零售業務:依然是制勝法寶
招商銀行是所有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零售業務對凈利潤的貢獻率超過50%的銀行。盡管近年來零售貸款規模增速持續走著下坡路,但其2024年零售貸款貢獻的利息收入占比仍超過60%,造就了1.98%的凈息差,依舊領跑同業。穿越周期的第一把鑰匙,招商銀行依舊緊緊握在手中。
同時,招商銀行還是所有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零售AUM超過總資產的銀行。2024年報顯示,其零售客戶數超過2億戶,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AUM)接近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這說明招商銀行零售客戶大量AUM都并非存款——意味著這部分AUM產生的收入不需要占用風險資產,不需要消耗資本金,不會產生不良。這第二把鑰匙,招商銀行也已拿到。
?金融業務:雖少提及,卻稱霸股份行
得益于對“兩翼”業務的重視,招商銀行的金融市場業務雖然在公開信息中被討論得較少,卻是低調的冠軍——在近幾年的高速增長后,招商銀行的金融投資規模已稱冠股份行。2024年年報顯示,招商銀行債券投資規模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2%;基金投資規模超過3千億元,同比增47%,二者合計占比接近總資產30%。
同時,得益于凈利息收入的優異表現,其通過變現投資收益方式以提高利潤的行動相對克制。再疊加還在持續增加的債券類資產規模,可以預見在目前債券大牛市的行情下,招商銀行已積累了大量的彈藥,為其未來的調節利潤留足了空間。
?公司業務:沒有包袱,輕裝上陣
“兩翼”戰略也讓招商銀行漸漸補起了公司業務的短板——目前其對公業務雖不算很強,但確也不弱。
其對公業務雖然起步低,但是增長快。2017年以來,招商銀行對公業務復合增速接近9%,僅略弱于其零售業務增10%的增速。根據2024各行年報,就對公貸款數據而言,在股份行中興業銀行以3.44萬億奪冠,中信銀行2.91萬億摘得亞軍,招商銀行以2.86萬億的規模位列第三,與前兩名的差距尚不算大。
或許正是因為基數小,包袱也小,這幾年房地產行業對銀行形成的沖擊反而對招商銀行影響有限。2024年,招商銀行房地產、建筑業貸款占比進一步壓降,制造業、租賃與商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貸款規模有所上升,信貸結構不斷優化。
結尾:
未來依然可期,但是挑戰仍然存在。
一方面,招商銀行的對公業務起步終歸略晚,現狀相對股份行中的佼佼者仍有差距;另一方面,財富管理業務的轉型成功與否仍有待觀察,而這塊業務已經成為眾多銀行虎視眈眈的目標,競爭日趨激烈。
不過歷史也已驗證過,招商銀行最強大的資產也許并非睥睨同業的AUM,而是將危機轉化為戰略跳板的能力。當困難再次降臨,這樣的智慧也許比任何財報數據都珍貴。
招商銀行能否續寫輝煌?值得拭目以待。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