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的表現,這回是真的被擺上了風口浪尖,打意大利那場,副攻位置連續丟關鍵分,賽后鋪天蓋地的討論就來了,大家甚至直喊“王媛媛打不了硬仗,作為現階段中國女排的主力副攻,這種評價不算輕了,很多球迷都在問,怎么到了要命時刻,她的進攻就突然“短路,這背后到底是心理問題、戰術安排,還是純個人能力短板,爭議一時間被點燃。
說句實話,副攻位置在中國女排的歷史上,從來不缺狠角色,這次王媛媛的討論熱度,直接讓一票老球迷想到了薛明和馬蘊雯,那兩位的名字這幾天在各種評論區瘋狂刷屏,為什么,大家就愛拉對比,薛明、馬蘊雯巔峰期,和世界頂級副攻對線都能對噴毫不落下風,09到12年,和巴西法比亞娜、塔伊薩正面硬剛,別說沒輸過氣勢,甚至經常能壓一頭,薛明心理素質好,靈活度高,巔峰時進攻和防守都很硬,馬蘊雯更不用說,背飛幾乎成了中國女排的殺手锏,這種“有對比才有傷害的氛圍,直接把王媛媛推上了輿論最高點。
問題來了,為什么現在的副攻打關鍵分會“掉鏈子,球迷不是沒見過大場面,大家都懂,副攻位置爆發力、心理素質和戰術地位,三者缺一不可,回頭看薛明,巔峰期打巴西美國,單場能拿二三十分,攔網數據一抓一大把,甚至帶傷作戰,2010年世錦賽攔網榜第二,手指骨折還咬牙上場,這種狠勁和大心臟,確實讓后輩們壓力山大,馬蘊雯更極致,背飛一招鮮吃遍天,倫敦周期幾乎成了中國女排的第二得分點,決勝局敢用背飛做賽點,關鍵時刻你得能頂得住,這點上,王媛媛目前還真沒給到球迷足夠信心。
當然,不能全怪球員個人,現在的整體環境也不比當年,世界女排格局變化太快,歐美副攻身高臂長,攔防能力拉滿,中國女排的主攻、副攻整體對抗力都在被對方壓著打,王媛媛在國家隊的定位其實挺尷尬,進攻暴力有余,細膩不足,關鍵分被對手盯死,球權分配也不占優,外加心理壓力大,容易出現情緒波動,這種情況下想硬吃對面,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薛明和馬蘊雯那一代,隊內有更多老將壓陣,球權分散,副攻能有空間釋放,王媛媛現在是被架在聚光燈下的“唯一解,容錯率一下子就低了。
但話說回來,副攻掉鏈子不全是她一個人的鍋,戰術體系其實也有點問題,現在中國女排整體戰術單一,副攻背飛基本失傳,快攻套路被對手吃透,球到關鍵分時反而主攻、副攻都不敢發揮,打得畏手畏腳,現場局面一緊,情緒一上來,失誤就難免,球迷嘴里說的“打不了硬仗,其實是整個體系的問題,不能把所有鍋都讓一個球員背,畢竟一場球不是靠個人單打獨斗就能贏。
有意思的是,每次副攻表現一出問題,輿論總是本能地懷舊,這其實挺能理解,畢竟薛明、馬蘊雯的高光時刻,留給大家印象太深了,尤其是馬蘊雯的背飛,成名已久,經典鏡頭一搜一大把,2010世錦賽、11年世界杯、12倫敦奧運,她的背飛不光能得分,還能帶動全隊氣勢,現在的中國女排很少有副攻能在關鍵分主動站出來,更多時候是被動應對,節奏一亂就吃虧,球迷嘴里的“彈棉花,說的其實就是場上的那種無力感。
其實球迷們都明白,副攻是個吃體系的位置,個人能力再強也不能脫離整體,現在王媛媛手里的球權和隊友的支持都比前輩少,自己還要頂著巨大的壓力,狀態起伏很正常,但這不意味著問題可以完全被原諒,頂級副攻就是要在大場面下頂住壓力,關鍵分不能手軟,否則就是被人拿出來對比、質疑,畢竟國家隊的標準從來都很高,輸不起的比賽你就得有人扛,球迷的要求,說到底也是對中國女排傳統的一種執念。
說到底,這場關于副攻的爭議,其實是中國女排更新換代的一個縮影,前有老將高光,現有新星上位,球迷既懷念巔峰薛明馬蘊雯的硬氣,也希望王媛媛們能早日頂起來,現實是,國際排壇的格局變了,機會窗口也越來越小,能不能在關鍵球上站出來,不光考驗個人,更考驗整個團隊,王媛媛未來想要甩掉“關鍵分軟腳蝦的標簽,必須在大場面下證明自己,哪怕只是一場球的爆發,也可能改變外界所有的質疑。
最后還是那句話,副攻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副攻也萬萬不能,球迷不是不支持王媛媛,只是希望她能頂住壓力,真正成長為中國女排的新一代硬核,這種期待,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希望下一次當機會來臨,王媛媛能給所有人一個驚喜,到那時,所有的爭議和懷念,或許都會變成一句“這才是中國女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