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時間,我稍微談了一下中國目前開設航海類專業的本科院校,總共只有十幾所,在這十幾所本科院校里面,知名度最高的無疑是傳統的四大知名航海院校,也就是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以及集美大學。既然提到了航海院校,看到有人談論了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跑船根本沒必要讀四大知名航海院校”。對于這個問題,我今天就來簡單地談一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從職業發展的短期目標來看,跑船的基礎門檻似乎并不依賴四大航海院校的學歷。通過普通航海院校的專業學習,或參加海事部門認可的短期培訓課程比如一年制的三副三管輪培訓,確實能夠獲得相對應的船員適任證書,進入航運市場開啟跑船生涯。在缺人的時候,很多公司看重的是不是持有必要的證書,什么院校畢業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在上船之后,晉升的途徑都是一樣的,主要看個人的能力以及機遇。個人能力強的機遇好的話再加上有人推一把,晉升速度自然就要快很多。
的確是如此,如果單就船上跑船來說,普通航海院校或短期培訓跟四大航校畢業的的學生是一樣的,因此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考取四大航海院校學歷顯得“性價比不高”。然而,這一觀點實則是對航海職業發展的片面認知,四大知名航海院校在航海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價值,遠超簡單的“上崗資格獲取”。
別的不說,單就四大航海院校(如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深厚的學科積淀與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系統且前沿的航海教育,就比如四大航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實習船,這個是很多學校不能比擬的。所以相比較其它航海類院校,四大知名航海院校的學生打算跑船的話,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像大連海事大學的畢業生如果去跑船,基本上任何公司都可以進,所以四大航校學生在船東的選擇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跑船跟跑船很多時候是很不一樣的。
另外就是四大航校開設的“卓越班”,卓越班的學生在學校期間學習三年,上船實習一年,也就是“3+1”的模式。卓越班的學生上船實習完,只需要參加評估考試通過之后就可以換出二副二管輪證書了。因為他們學校專業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取得的成績可等效于海事局組織的船員適任理論考試成績。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參加理論考試,這個也算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吧。
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點之外,四大航海院校的校友網絡與行業資源,也是普通院校難以比擬的優勢。在航海行業,人脈與信息資源對于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四大航海院校的校友遍布航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像引航站、海事局、船級社等等。比如船舶在港口遇到PSC檢查,對于四大航校畢業的船員來說,檢察官里面很有可能就有你的學長或者學弟,這個時候多少有一點好處。
如果四大航校跑了一段時間之后不打算再跑船,想轉行去陸地發展,校友之間的互助與合作,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職業機會與發展渠道。例如,校友企業可能會優先招聘母校畢業生、校友之間共享行業動態與商業機會等,這些資源都能助力畢業生在航海領域走得更遠。
綜上所述,“跑船根本沒必要讀四大知名航海院校”這個觀點,個人覺得不是特別的準確,你們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