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體系中,網絡借貸(簡稱網貸)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其規模達到了17萬億。這種新型貸款模式看似便捷和高效,但其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特別是對年輕人群體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現在,在我們生活中,打個車就能借出來6萬,點個外賣讓你領20萬,甚至刷個朋友圈都有大幾萬在揮手,這不是巨頭們在瘋狂撒幣,而是一場系統化的金融游戲。
首先登場的就是無處不在的貸款廣告,某度單季投放1.6億元廣告,某富一年營銷20億,徹底把搖一搖跳轉變成開胃小菜,讓短信轟炸成為家常便飯,就連刷個寵物視頻,下一幀都可能會是絕育錢夠嗎?
如果說廣告還是陽謀,那先用后付和月付的組合才是對年輕人的絕殺。這種看似0元下單、當月免息的支付模式,實則是延遲痛感的時間差陷阱,反正下單時花的不是我的錢,早買早享受。于是在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看來,兩三百的衣服分期一下約等于不要錢,一千多的耳機算下來一天才幾塊錢,新款手機也不要大幾千,而是一個月區區幾百塊的支出。比如一部手機6000塊錢,如果能用3年,每天實際才花6塊錢,一個月區區幾百塊錢就能先享受,算一下約等于不要錢。用“分期數學”自我催眠,卻忘了負債總額不會減少。
但平臺大把撒錢的背后,究其根本還是為了培養用戶超前消費的意識,讓你還想著下月還不上也不要緊,區區0.05%的日利率,每天頂多幾毛錢時,而實際上20%左右的年化利率,讓說不做互聯網金融的周鴻祎都靠著360奇富3年凈賺120億。
更何況某些平臺年利率甚至能到2234.69%,平臺賺走真金白銀,年輕人押上信用未來,為過度消費買單。
可以說,從你借第一筆開始,你就已經掉進了資本的陷阱里。
小張有段時間沒工作,便從某平臺借了一筆一萬元的貸款出來打算用作生活費。結果錢來得太容易,直接拿去花天酒地了。
后續又從其它平臺借了幾筆,一直循環著在幾個平臺之間拆東墻補西墻,深陷在以貸養貸的沼澤里,直到有一天平臺不放款了,但是利滾利已經欠了十幾萬,他才意識到情況已經嚴重到不可控制了。
隨后他的親朋好友全部收到了催債電話的騷擾,聲稱要上門討債 起訴,這時他才后悔不已。
還有人為了買手機網貸,最終走到生命終點。
某高校女大學生小林,因網貸平臺“0抵押秒到賬”的廣告,借款5000元購買新款手機。三個月后,利滾利疊加暴力催收,債務飆升至10萬元。催收人員威脅曝光其私密照片,最終她選擇從教學樓一躍而下。類似案例在高校屢見不鮮: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某因賭球借貸58.95萬元后跳樓,廈門女生因催收騷擾自殺,這些悲劇揭示網貸對年輕生命的絞殺。
據某權威機構調研,約37.2%的年輕負債者承認曾深陷“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小額、短期、高息的網貸產品如同精心設計的捕獸夾,一旦踏入,利滾利的雪球便讓人難以脫身。
據統計,我們國家有超過1.3億的網貸用戶,其中90后占比超過60%。更讓人心驚的是,很多大學生畢業就背負了平均3萬元的負債,而整個網貸用戶的平均負債,已經高達12萬元。而在18到28歲群體中,86.6%都在使用信貸,實質負債人數高達44.5%,其中60%以上的90后將信貸用于提高生活品質,當早買早享受變成不貸不精致,下次看到當月免息彈窗時,不妨想想,到底是再借一點點,還是再被割一點點,畢竟在資本眼里,你的每一分沖動,都是他們財報上跳動的數字。
誰在助推年輕人墜入深淵?
年輕人被網貸圍獵,背后藏著更深的社會病根。薪資增長緩慢,面對高昂的房價和婚育成本,年輕人時常感到絕望。當向上通道日漸狹窄,“及時行樂”便成了某種無奈的精神出口。
家庭消費教育的普遍缺位,社會的引導失衡讓許多年輕人對“信用”、“風險”缺乏敬畏。更令人心痛的是,當年輕人被債務壓垮,社會有時回以冰冷標簽:“虛榮”、“不自律”,卻忽略了背后那復雜而沉重的結構性困境。
指責個體脆弱易如反掌,反思系統漏洞卻需真正勇氣。
“被毀掉”這一代?或許言之尚早。但若不及時斬斷誘導之手,不推動建立更健康的消費文化理念與金融環境,不拓寬年輕人實現價值的現實路徑,債務枷鎖終將鎖住無數可能的光明未來。
拆掉網貸的虛幻階梯,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更華麗的消費符號,而是更堅實的立足階梯,以及社會真正伸出的援手——這關乎一代人的呼吸空間,更關乎整個社會未來的健康脈動。
此外,我們呼吁監管部門,加強對網貸平臺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催收行為,完善用戶保護機制,加大金融知識的普及力度。讓那些披著羊皮的狼,無處遁形。
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覺醒。理性消費,量入為出,學會對那些誘惑說“不”。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能讓你真正成長和幸福的地方。
擺脫網貸的枷鎖,重新掌控你的人生。因為,真正的自由,從來不是被欲望綁架,而是你能夠清醒地選擇自己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