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家長確實蠻奇葩的,但我卻沒有辦法像恨那些半夜炸街的機車黨那樣去恨他們,因為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心酸。
6月24日,江蘇啟東市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稱,高考出分后,有家長為了慶祝孩子考試成績好,在當地教育局外一直燃放煙花,持續近一個小時。25日,啟東市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表示,昨日的煙花并非教育局燃放,而是考生家長自發到教育局門口燃放的。教育局門口不允許燃放煙花,今天已安排安保人員巡視阻止。而記者發現,根據啟東市政府發布的《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啟政規〔2022〕4號)》,啟東市區禁放區、啟隆鎮等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時間為全年所有時間。凡違反規定燃放煙花爆竹的 根據規定責令停止燃放,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但不知道那幾個放煙花的家長有沒有被罰款呢?
看到這件事之后,我首先是吃驚,然后有一點氣憤,最后是一絲絲的無奈、好笑和心酸。
首先,吃驚當然是因為看到了奇葩嘛。
其次,這一絲絲的氣憤是因為我聯想到了那些擾民的廣場舞大媽和我隔壁那個愛唱歌的大爺。
我隔壁有個大爺,特別的愛唱歌。請注意,這個愛唱歌指的是,從早上一睜眼唱到晚上八九點。我這種老小區根本就不隔音,這位大爺還給自己整了一套混響設備,而且他的選歌曲目還都是高難度,所以在我這個屋我經常就能聽到他那劈叉的嗓子通過高音喇叭朝我喊:“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有焦慮癥,神經極其的敏感。我能理解老爺子對生活的熱愛,但是你的熱愛不能建立在對他人生活的摧毀之上吧!
而我發現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在公共場合用高音喇叭公放視頻,在公共領域抽煙,在安靜的場所大聲喧嘩,還有那些不知黑夜白天的廣場舞音響、凌晨街頭呼嘯引擎的炸街機車黨、還有不分時間場合的酒席鑼鼓喧天……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其實共享著同一套扭曲邏輯——我的需要,便是世界的律法。
這種"我喜故我在,我歡則天下必共歡"的霸道邏輯,其實是把他私人的快樂建立在了他人被迫忍耐的基礎之上。
他們將私人事務、家庭利益擺在了社會公約數與他人安寧之上,仿佛在"我家有喜"這面大旗之下,所有規則皆可破例,一切公共空間皆可被征用。
那幾個在教育局門口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放煙花的家長們,好像在他們看來,孩子的分數仿佛是一張萬能的通行證,可以暢通無阻地碾壓法規、踐踏他人安寧和公共安全。
但我實在是對他們恨不起來,因為這件事本質上其實是非常悲哀的。
這個在教育局門口的煙火表演,本質上是一些家長十幾年教育焦慮的一種釋放。
他們需要通過這種群體性的喧囂來對抗他們在十幾年教育供養過程中的孤獨感。他們需要被看見、被議論、甚至被厭惡,唯獨不能忍受被忽視。
因為他們需要用煙花沖向夜空的響聲,向所有人吶喊:"看?。∥业暮⒆映晒α?!我成功了!我這十幾年的罪沒有白受啊!"
而他們選在教育局門口進行這種煙花表演,這其實是一種"勝利者的報復性釋放"。家長在高考過程中積累的焦慮需要出口,而教育局作為高考制度的執行機構于是就成了家長這些情感的投射對象。
而在教育局門口放煙花,這其實也是一種極具隱喻意義的權力挑釁:選擇在教育局而非自家院落進行慶祝,這說明教育局在家長心中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的。而這個制定規則、分配機會的空間,現在被勝利者家族的煙花給短暫"占領"了。而這其實是我們現如今教育的底層邏輯——成王敗寇的一個畸形的注腳。
而這種表演的悲哀之處,除了家長十幾年的焦慮和艱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家長眼中,孩子的學業成就不是其個人成長的里程碑,而是家族社會地位提升的籌碼。教育局門口燃放的那已經不是什么煙火了,而是家長們對子女教育成果的商品化展示。
我們當然不是說孩子和家長們不可以去慶祝去釋放,而是我們在思考這荒誕的煙花表演背后是怎樣一副令人心酸的教育圖景。
這種瘋狂索取公眾視線的表演儀式,以狂歡姿態沖撞禁放令,將象征行政力量的單位作為慶賀場所,這樣的“鬧劇”早已遠超喜形于色的范疇。它如同一幕行為藝術,無聲卻激烈地控訴著:高考對個體和家庭的烙印與束縛是何等沉重、何等無處安放!
周六日的補課班,如同一只嗜血的猛獸,吞噬著工薪階層那點微薄的薪水。三年高中生活加上三年初中生活甚至五年小學,求學之路的那些隱形和顯性的投入,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一家幾口人心力交瘁。
高中三年的光陰,一些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不敢流露自己真實的情緒,孩子們也得謹小慎微地吞咽自己的壓抑。當分數成為家庭的晴雨表時,親情早被數字割裂成碎影。多少家庭在這座考核之山中瀕臨崩潰,多少孩子眼中星光黯淡,淪為分數的附庸?“一個標準,千軍萬馬,億兆金錢”成了當下教育最慘烈的寫照。
所以,為什么我會說,面對這種煙花表演,我沒有辦法像恨半夜炸街的機車黨那樣去恨那些家長。因為,這可能是他們短暫的勝利者的驕傲,此時此刻,他們還可以對命運的枷鎖進行一個短暫的控訴??擅鎸﹄S之而來的孩子的大學、找工作、結婚彩禮、工作人際關系……他們可能都找不到一個像教育局這樣的實體部門供他們去嘆息一聲。
本期推薦書籍:《縣中的孩子》——林小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