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6月25日,荷蘭海牙北約峰會落下帷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臺歡呼“美國促成和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卻面對鏡頭點名中國,要求北京“阻止俄羅斯”。
幾乎同一時間,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傳出消息:針對美國商品的價值1160億歐元報復性關稅清單已準備就緒。
這場峰會表面團結宣言下涌動著三重暗流:特朗普強推“北約會員費漲價”引發眾怒,澤連斯基從座上賓淪為“外交邊緣人”,而歐盟在美中之間艱難尋找平衡點。
當澤連斯基將矛頭指向中國時,他究竟在謀劃什么?歐盟的千億反制清單能否撼動美國?全球秩序是否正迎來新一輪洗牌?
澤連斯基的峰會困境
海牙峰會首日,一個細節令外交觀察家們嗅到異常:身著標志性軍綠外套的澤連斯基早早抵達會場,卻在正式會議中被安排在非核心席位。
這位曾讓西方議會起立鼓掌的“戰時總統”,如今只能參加非正式晚宴,連閉門會議的入場券都未獲得。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表態更顯直白:“澤連斯基總統沒有以任何正式形式出席北約峰會,這是一個重要的跡象。”
他甚至公開宣稱:“無論是在北約還是歐盟,不與烏克蘭結成任何一體化共同體都符合匈牙利的國家利益。”這種外交場合罕見的直白否定,折射出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疲勞”已達臨界點。
澤連斯基的提前到場充滿無奈。在峰會前夕,他密集訪問倫敦、柏林尋求支持,甚至提出追加150億歐元軍援的請求。
但現實殘酷——德國2025年對烏軍事預算削減35%,法國更將援助重心轉向非洲反恐。特朗普雖在會談中承諾考慮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卻不忘補上一句:“得到它們并不容易,我們自己也需要。”
北約文件措辭的微妙變更更具深意。往年宣言中“烏克蘭正處于通往北約的不可逆轉之路上”的表述被悄然刪除。
這種“修辭降級”暗示著:西方已從道義支持轉向現實止損。當澤連斯基在記者會公開呼吁“阻止中國支持俄羅斯”時,現場歐美記者反應平淡——這種轉嫁矛盾的嘗試,在軍援縮水的現實前顯得蒼白無力。
更讓基輔焦慮的是戰場態勢。峰會期間,俄軍宣布攻占頓涅茨克兩處戰略據點,哈爾科夫方向推進速度加快。
盟友反目:歐盟的千億歐元反擊
當澤連斯基在峰會現場孤軍奮戰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正醞釀一場貿易地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塞茹爾內正式宣布:若美國堅持在7月9日后維持10%的“基準關稅”,歐盟將對1160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這場貿易沖突的導火索是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今年4月,他宣稱要對歐盟商品統一征收20%關稅,5月又威脅提升至50%,理由是“歐盟成立就是為了占美國便宜”。
盡管后來同意暫緩征收,但堅持保留10%的“基準關稅”,觸碰了歐盟的底線。
歐盟的反制由兩部分組成:針對美國鋼鋁關稅的210億歐元報復清單,以及應對“對等關稅”的950億歐元加稅計劃。
空客與波音的百年競爭成為焦點——歐盟明確表示不會容忍波音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在法國強力推動下,飛機、汽車等高端制造業產品成為反制主力,農產品則照顧了南歐國家關切。
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因素在這場美歐貿易戰中的關鍵作用。就在峰會前夕,中國對釤、鏑等7種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導致歐洲電動車產業面臨供應鏈斷鏈風險。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緊急報告:若稀土供應持續緊張,全歐30%電動車生產線可能下月停工。歐盟本想在中歐峰會上協商此事,卻被中方以“國家安全優先”婉拒。
這種局面迫使歐盟重新校準戰略。
一邊是美國要求共同圍堵中國,一邊是中國手握稀土“王牌”——當歐盟發現對美貿易逆差擴大至創紀錄的2170億歐元時,1160億歐元的報復清單不再只是談判籌碼,更是經濟主權宣言。
烏克蘭的戰略誤判?
澤連斯基在記者會上“點名中國”的舉動看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早在2024年7月,他就曾在波蘭公開承認:“俄烏戰爭沒有中國調解不行。”
當時更用“至關重要”形容中國的調停作用。但此次海牙發言卻轉向指責基調,這種轉變背后藏著三重算計。
首先是轉移西方視線。隨著北約內部援烏意愿下降,澤連斯基急需制造新的“共同敵人”。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在峰會上的警告點破關鍵:“烏克蘭加入北約將等同于第三次世界大戰。”
當軍事入盟路徑被堵死,炒作“中國威脅”成為維系關注的替代方案。
其次是施壓北京。盡管澤連斯基去年底曾勸阻歐盟新任外長“不要強硬對華”,但此次表態暗示基輔對中方立場產生焦慮。
烏克蘭情報部門聲稱發現“中國民用無人機經第三國流入俄軍”,這種缺乏實證的指控,意在倒逼中國強化對俄商業管制。
中國的應對冷靜而連貫。就在澤連斯基發言后數小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嚴正表態:解決烏克蘭危機必須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反對任何國家借機謀取地緣私利。
此前中國發布的《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12條主張始終聚焦停火止戰、保障平民、減少戰略風險等核心議題,拒絕選邊站隊。
歐盟的1160億歐元報復清單、澤連斯基的“點名中國”、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實則是單極霸權解體的連鎖反應。
當美國用“從實力地位出發”對待盟友時,必然催生反抗;當烏克蘭試圖捆綁大國博弈時,終將被現實教育;而當中國堅持“共同安全”理念時,新秩序已在舊體系的裂縫中萌芽。
《未能見到美國總統,只能無奈縮短行程,澤連斯基提前離開G7峰會》——環球網2025-06-19 07: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