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弟/大妹子,聽我給你嘮嘮朝鮮回來最扎心的事兒!不是風景,不是吃喝,是滿大街那些水靈靈、有文化的姑娘們,一個個為找對象愁得慌!
平壤街頭一景:姑娘成堆,小伙稀罕
走在平壤大街上,嚯!那年輕姑娘,真叫一個多!白凈、高挑、穿得也利索,一堆一堆的,說說笑笑,看著就養眼。可你再瞅瞅旁邊,年輕小伙子呢?稀稀拉拉,要么是著急忙慌的大叔,要么就是一身軍裝的小兵娃子。那感覺,就像進了女兒國,老爺們兒都“隱身”了似的!
這還不是最扎眼的。去大同江邊溜達,好幾對拍婚紗照的。新娘子,嘖嘖,年輕漂亮,笑得跟花兒似的。可旁邊那新郎官…哎喲我的天,好些個看著能當新娘她叔了!鬢角都白了!我們導游順玉(人特實在)在旁邊小聲嘀咕:“瞅見了吧?好姑娘想找個年紀相當、條件般配的,難!越優秀越漂亮的,越容易剩下!”
圖書館里的“學霸”姐姐:學問頂天,對象沒影兒
我們去參觀了朝鮮的國家圖書館,老氣派了!里頭有個講解員姐姐,姓金(后來知道的)。看著也就二十六七?穿得素凈,說話溫溫柔柔的,可一講起那些老古董書,眼睛直放光,啥都知道,學問大著呢!我們都佩服得不行。
趁金姐姐去拿書的空檔,順玉捅捅我,壓低聲音說:“金姐厲害吧?博士!館里的寶貝疙瘩!可你猜咋著?還沒對象呢!” 她嘆口氣,“館里好些像她這樣的高材生姑娘,都單著呢。書讀得越多,懂得越深,能跟她說到一塊兒去的男人,好像就越難找了。” 我偷偷瞄了一眼金姐姐,她正一個人安安靜靜看書呢,陽光打在她身上,影子拉得老長。那專心看書的樣兒,讓人佩服,可不知咋的,看著也有點孤單。
馬路上的“門面”警花:人前風光,人后發愁
平壤女交警,那絕對是城里一道景兒!大高個,模樣周正,制服筆挺,指揮交通那手勢,嘎嘣利落脆!游客都愛圍著拍照。
“能當上女交警,那可是萬里挑一!”順玉說起來挺自豪,“個兒頭、長相、學歷、家里根兒正,樣樣都得拔尖兒!代表國家臉面呢,工資待遇也是頂好的!” 可說著說著,她聲音低下來:“外人光看她們風光了,誰知道她們私下也愁呢?找對象,要求不能低吧?可符合她們這條件的優秀小伙兒,上哪兒找去啊?以前是香餑餑,現在也成‘老大難’了。”
大學里的“錯車”:姑娘爬坡,小伙早溜
順玉自己也是大學生,門兒清。“在朝鮮,上大學不算太難,國家支持。家里差不多的,孩子基本都能念個本科。” 她說,“可大學里搞對象?稀罕事兒!男娃兒心思簡單,畢業麻溜兒找工作賺錢養家是正經。女娃兒呢?學習好、心氣兒高的,不少都接著往上讀,碩士、博士。”
“問題就出在這兒了!”順玉一拍大腿,“等這些姑娘吭哧癟肚讀完博士,都快三十了!再抬頭一瞅:哎媽!那些年紀合適、學歷相當、工作也體面的好小伙兒呢?早被本科畢業就上班、結婚的姑娘們‘搶跑’啦!她們書是讀高了,可找對象的路,咋感覺越走越窄了呢?就像趕火車,她們好不容易擠上快車,想找的伴兒,早坐前一班走了!”
餐廳里的“變身”演員:白天端盤,晚上攢嫁妝
在一家挺高檔的餐廳吃飯,服務員姑娘小崔(我瞎叫的),笑得甜,手腳也麻利。結果晚上,餐廳變戲法似的成了小劇場!燈光一亮,音樂一響,剛才端盤子的小崔和幾個姐妹,唰地換上漂亮衣裳,上臺又唱又跳!那水平,一點不輸專業演員!
“她們可都是大學生!”順玉邊看邊說,“白天是服務員,晚上就是演員。一天干十幾個鐘頭,累著呢。” 我問為啥這么拼?順玉撇撇嘴:“攢嫁妝唄!像小崔這樣要模樣有模樣、要文化有文化的姑娘,誰不想嫁得風光點?多攢點嫁妝,談婚論嫁的時候,腰桿子也硬氣,家里也有面子,自己心里也踏實不是?” 臺上,小崔轉圈跳得正歡,腦門兒上亮晶晶的全是汗。那汗珠子,一半是累的,一半是為那還不知道在哪兒的“好姻緣”愁的吧?
順玉掰扯“愁嫁”三大坑:兵役、眼光高、丈母娘搶人
我實在憋不住,問順玉:“這好姑娘咋就‘剩’下了?到底為啥啊?”
順玉掰著手指頭,給我數得明明白白:
“兵哥哥一去十年坑”:“這是最要命的!” 順玉說得斬釘截鐵,“小伙兒十八九去當兵,一去就是十年!等他們退伍回來,都二十七八、奔三十了!姑娘呢?最好的結婚年紀也就二十三四。這差著五六歲呢!同齡的好小伙兒還在部隊里關著,姑娘們能等得起嗎?黃花菜都涼了!這不就硬生生錯過了嘛!”
“書讀多了眼光高”:“肚子里墨水多了,眼光自然就上去了。” 順玉表示理解,“她們想找的,是能聊到一塊兒、想到一塊兒,學歷工作都差不多的。可這樣的男人,本來就少!姑娘們越來越優秀,好小伙兒還是那么多,狼多肉少,不夠分啊!高不成低不就,卡半道兒了!”
“丈母娘下手快準狠”:“這個你也得算上!” 順玉壓低聲音,帶著點小無奈,“家里有能耐的,或者眼光毒的,早就‘動手’了!小伙子還在部隊表現好(比如快當官了),或者剛考上名牌大學,家里大人就托關系、找門路,先‘占’下了!等這些好小伙兒‘放出來’或者畢業,早就是‘別人家的女婿’了!普通人家出來的好姑娘,連湯都喝不上熱乎的!”
大同江邊的愛情:不摟不抱,光嘮理想
順玉說,愁歸愁,但好姑娘們大多還是能找到主兒的。傍晚去大同江邊溜達,就能看見談戀愛的。跟我們這邊動不動就摟摟抱抱不一樣,朝鮮小情侶可“規矩”了。倆人并排走,離著半米遠,頂多小聲說說話,偶爾相視一笑,那眼神兒,也挺甜。
最讓我們開眼的是,江邊有些地方立著大塑像。能看到小情侶倆,肩并肩站得筆直,面朝著塑像。小伙子比比劃劃,好像在講啥大計劃,姑娘認真聽著,時不時點頭,眼神兒里全是信任和一塊兒使勁兒的勁兒。
“我們這兒人談戀愛啊,”順玉看著他們,臉上露出點笑模樣,“不講究那些花里胡哨的。更看重的是心是不是在一塊兒,想的能不能說到一塊兒去。你看他們,八成是在嘮工作咋干好,咋為國家省點、多干點,一塊兒奔好日子呢!這種有共同奔頭的感情,我們覺著,更瓷實,更長遠!” 夕陽的光打在江面上,也照著這對年輕人,影子拉得老長,看著特別踏實,像要一塊兒往遠走似的。
最后嘮點心里話
離開平壤那天,順玉在機場送我們。她還是那么能干,忙前忙后,可轉身走的時候,那背影看著有點…說不出的滋味。我想起了圖書館里安靜看書的金姐,馬路上英姿颯爽的女交警,舞臺上揮汗如雨的小崔,還有江邊那對嘮著“增產節約”的小情侶。
朝鮮讓姑娘們念書,讓她們變得有本事,這絕對是好事!可這找對象的事兒吧,有時候真像趕不上趟兒。小伙子們被兵役“扣”了十年,姑娘們的書越讀越高,好小伙兒早早就被“預定”光了… 學問大了,本事強了,咋找對象還成難題了呢?
飛機飛起來,我看著下面越來越小的平壤城,那條大同江像條銀帶子。順玉她們的故事讓我琢磨:時代是往前走了,可有些老規矩、老習慣,絆住了姑娘們的腳脖子。她們的“愁”,是進步路上的一點小疙瘩。
好飯不怕晚! 咱就盼著吧,盼著啥時候,這些又好看又有本事的朝鮮姑娘,不用再為“嫁不出去”發愁。她們的學問和本事,就是她們最好的“嫁妝”。到那時候,她們想啥時候開花就啥時候開,想找啥樣的就找啥樣的,那才叫真自在!大同江邊那些關于好日子的嘮嗑,才能結出更甜更自由的果兒。她們的好日子,在后頭呢!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