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政策,工資想發多少就發多少。”這句來自原單位工作人員的回應,成了76歲的張方太十余年來的心結。自2014年起,這位畢業于孝感師范學院、曾供職于漢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老人,因退休待遇差額問題輾轉于法院、信訪部門與各級督導組之間。三級法院以“不屬管轄范圍”為由駁回其訴求,而多次上級批示后,問題仍未得到實質性解決。
退休待遇爭議:從數字差異到程序困境
張方太的退休待遇爭議可追溯至其退休后的工資發放記錄。據其統計,退養退休金差額累計約12萬元,另有節假日福利、津補貼、住房公積金及安家費未足額發放。2014年,他向漢川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法院以“不屬于法院管轄范圍”裁定駁回(案號:(2014)川民初字00639號)。此后,孝感中院、湖北省高院均維持原裁定,認為“退休后工資待遇糾紛不屬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曾三次受理其信訪材料。2014年至2015年間,最高法法官三次批復要求“報湖北省高院處理”,但未對實體問題作出明確指示。2019年,湖北省巡視組受理其反映后未出具結論;2020年,漢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承諾“9月1日前辦結”,但未能兌現;2021年中央第十督導組介入后,其反映渠道受阻;2022年,漢川市法院召開聽證會,確認問題涉法涉訴,建議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審,但后續無進展。
法律依據與程序爭議
張方太援引《憲法》第四十四條關于退休人員生活保障的規定,以及國務院1986年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文件,認為其訴求具有法理基礎。而程序上,他質疑三級法院未開庭即駁回案件,剝奪了其訴訟權利;此外,湖北省高院的涉訴信訪終結文書未體現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意見,其認為程序完整性存疑。
多方回應與僵局
2023年至2024年,張方太向最高檢、湖北省高院再次申訴,均被告知“程序已終結”“不再受理”。漢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未就具體待遇問題作出公開說明。張方太反映,湖北高院2024年12月16日涉訴信訪終結程序存疑,終結決定系法官2024年10月25日口頭表述,此前未收到最高院復核意見,而2025年1月6日電話回復稱“案件已送最高法院,等待程序”。其赴京咨詢時被地方工作人員勸返,單位此前承諾“回機關解決”,最終以“法院已駁回”為由拒絕處理,至今未獲解決。十余年奔波,從地方到中央,從司法到行政,張方太的退休待遇問題仍懸而未決。這起看似個案的事件,折射出退休人員權益保障與司法救濟路徑的復雜性。當法律程序與實體訴求陷入循環,如何打破僵局,不僅關乎一位老人的晚年尊嚴,更關乎公眾對制度效能的信任。
免責聲明:本稿件內容由當事人提供發布,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及媒體無關,如有侵權或不實信息可提供材料聯系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