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好久沒有去武漢,距離上一次去武漢相隔的數字,扳手指頭數數,十個指頭都不夠用了,想想都覺得有些害怕,時間這么快了嗎?
三個多小時的行程就能到達碳水寶藏城市武漢,花24小時體驗,早酒免不了,小視頻興起的時代,武漢的早酒自帶流量,拿手機隨手拍拍吃早酒的人,流量就有了。
關于武漢吃早酒有兩撥不同的意見,一撥人說武漢人從不吃早酒,也有一撥人說一碗熱干面就可以搞半斤,反正不管如何,早酒在武漢肯定是存在的。
武漢地盤太大,過早吃早酒的地方不少,從我入往的江漢路步行街周邊選一個吃早酒的去處,最好的去處是六渡橋遠東巷,有人說這里才是武漢美食界的隱藏王者,小吃遍地。
步行來到六渡橋遠東巷,穿過六渡橋遠東巷向右拐到十字路口左拐是菜場,向右轉有一排開了幾十年的小吃,想吃到的武漢熱門早點這里都有,其中就有老炎成牛肉米粉店。
在網上隨手搜了一下老炎成牛肉米粉店,這家店是一個地道的武漢人所開,后來因為店名被別人注冊了,改成了現在的“黃記·老炎成”,當年開店的老爺子已經不在,兒子接手這個店,味道仍在延續。
他家的店從早上六點開始就排隊,店里人坐不下,巷子里都坐滿了人,甚至備用的用餐室也坐滿了人,馬路牙子上也坐了一排人,一排紅紅綠綠的塑料凳子上擺上一碗熱干面,來吃早點喝早酒的人坐上小板凳就可以吃起來。
從早上六點開始,這里就開始排隊了。
收銀在門口,一張小書桌就是收銀臺,據說早先年還只收現金,現在可以用手機支付,支付完畢后會發一張很有年代感的老式飯票,憑這個老式飯票再去排隊等牛肉粉。
收銀的姐姐說我們這個店開了幾十年了,旁邊吃牛肉粉的老夫妻應聲說是的,這家店開了幾十年,最好吃的是生滾牛肉粉。
在網上看到他們家還賣酒,很便宜,幾塊錢一杯的糧食酒,我不能喝酒,所以沒有點。
收銀臺的一邊是可以堂食的店面,另一側的巷子里是擺了一個大的案板,上面擺上了用鐵盤裝的新鮮的牛肉、牛雜、牛肝等,每一個盤子上都放了冰礦泉水瓶來保證食材的新鮮。
另外有兩個大鍋,裝著用正宗牛骨頭熬出來的底湯。
一碗生滾牛肉粉17元,一碗牛筋20,堆的滿滿一碗,喝早酒的人選牛筋和牛骨的比較多。
生滾牛肉粉有寬粉和細粉的選擇,老板說都是自家做的粉。
17元一碗的生滾牛肉粉,牛肉堆了不少,新鮮的生肉,經過腌制后用滾燙的水迅速燙熟,然后蓋上米粉或面條,再配上佐料和湯就是他們家的鎮店之作,每一口都是對新鮮食材的極致追求,老板還會問要不要加辣,需要加辣,再來兩勺辣湯。
寬粉吃起來很柔滑但又沒有完全失去韌性,有辣湯還有生燙的牛肉搭配剛柔并濟。
20元的牛筋是隔壁桌的兩個老頭點的,他們還帶了一瓶酒,一人點一份牛筋,坐在墻角處,兩個老頭默不作聲,一口肉一口酒,吃吃喝喝,好不痛快!
湖北早酒的文化據傳是從荊州而來,荊州三面圍水,古時候臨水而居的大多是漁民,日出出航撒網捕魚,斗風擊浪,難免受寒氣濕痹,酒就是抵御風寒、舒筋活血的最佳良方。
過去吃早酒的基本都是干力氣活的人,湖北監利的早酒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長江碼頭挑夫的生活,由于當時信息不發達,碼頭上的挑夫因不知道船什么時候到港,挑夫們就要早早來到碼頭等活,在船還沒到時吃早餐喝早酒。
后逐漸演變成街頭巷尾的慵懶習慣而發展至今,“大清早喝人參酒,啃牛膝蓋配油條”,是荊州當地特有的市井生活寫照。
去年我去了一趟浙江的湖州,那里也有吃早酒習慣,一碗紅燒羊肉配一杯自釀酒,有意思的是吃早酒的地方看到的基本是中老年男人,沒有年輕男性的身影,現在的早酒早已經不是當年力氣工的獨有,已經成為中老年男性的社交娛樂的場所了。(發現吃早茶或是吃早酒都是男性,他們怕是不干家務活的吧,海南的老爸茶也是清一色的男性悠哉悠哉喝茶聊天,幾個老頭在茶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