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骯臟的名利場,即使再過五千年也無法改變”!
18歲天才少年,為何選擇在高考前夕跳樓自殺?
他明明出版了兩本震驚學術界的書,早早就被視為最有前途的少年。
究竟發生了什么事,讓他最終卻還是沒能逃過壓力?
天才從小就不同
對于一個天才來說,有什么事情會是看不透的?
答案其實是沒有的。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學習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人生的大道理自然也是很好理解的。
就比如這個社會的劣根性。
如果真的一旦離解,那撲面而來的會是巨大的壓力和絕望。
因為單靠自身根本改變不了現狀,但又不想繼續沉溺于其中。
所以說,自殺是很多天才的自選之路。
2016年也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西安18歲的少年在高考前夕從自家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樣的少年,不僅不是被學習逼的,反倒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陜西西安。
他的家里算是知識分子居多,父母和其他長輩大多數都是教書的。
家里的書自然也就很多。
幾乎是所有長輩都希望他能夠繼承他們的衣缽,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老師。
他也不負眾望,從小就對文學非常感興趣。
別人還在和泥巴玩兒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看那些古今中外的書。
他的父母也非常認真,對他學習的事情特別上心,還在閑暇時刻為他專門講解書中內容。
語言生動,并不像書本那么枯燥無味。
林嘉文自然也從很小就愛上了史學。
整個家庭都在影響他,也是在這樣潛移默化之下,他很小就一直在學習。
家里的書多到各種各樣的種類都有。
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遠至古代,近到現當代,尤其是史學。
家里傳授他這方面的內容居多,而他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讀了很多歷史書籍。
不僅如此,他對學習和讀書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學習上他從來不會刻意的去死學,而是活學活用。
讀書也是。他從不注重無關緊要的信息,特別會提取關鍵的內容。
也因此,他的閱讀質量也就非常高。
別人還在讀童話書時,他就已經看著資治通鑒思考內容了。
對于他來說,這些才是對他真正有吸引力的書籍。
在探讀古今中外書籍的時候,他也慢慢的懂得更多更多。
為什么忠臣總是等不到明君,千里馬總是等不到伯樂?
又是為什么,有一些國家注定會覆滅,有一些壞事卻總會不受控制的出現在世界上?
人性善惡又難以控制,慢慢的他對這方面有了更多的糾結。
出書名聲大噪
在腦中知識積累多了,自然就會有更多煩惱。
他去問家人,家人卻也沒辦法完全解釋的通。
但在他16歲那年,遇到了一位屬于他自己的伯樂。
這位老師可以說得上是良師益友,是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
他不僅對林嘉文的問題一一解釋,還耐心的開導他,鼓勵他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編成書籍。
于是在老師的認可和幫助之下,他也開始出版了自己的書。
而那時的他只有16歲。
他自費出版了《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這本書,反響出乎意料的好。
這么多年的閱讀經驗讓他有了足夠的積累和知識,對于問題也是侃侃而談。
他出這本書的目的,其實是想讓更多厲害的人看見,給他指出書中的問題。
他渴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提升自己互相交流。
好消息是這本書一上市就全賣空了。
大家驚訝于這本書的噱頭,16歲天才少年出的書,還是關于史學類的,這是多么驚人的標題。
引起轟動之后,山西大學歷史所的副所長也稱他說是古今第一史學奇才,還專門想去見見他。
這樣的稱贊一出口,更是讓一群記者前往學校以采訪到他為榮。
但他再怎么說也只是一個高中生。
平常也要學習,也要生活,并不只是存在于網絡上。
爆火的同時,也有更多的講座和亂七八糟的論壇邀請他。
大家都為他神童的名號感到好奇。
一夜成名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
林嘉文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只會紙上談兵,每日參加采訪的草包。
他出書的目的,只是想讓更多人和他交流。
稱贊越多,罵名也就越多。
外界的過度關注讓他開始很抗拒出門,開始產生抑郁傾向。
因為在這些追捧之下,他好像再也回不到之前那種情況,再也沒辦法靜心好好思考了。
有人為了博取流量,說他的這些成績都是假的。
他很久沒有去上學了,而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面,話也不說,飯也不吃。
他的父母感覺到不對勁,帶著他去醫院,卻發現只有16歲的他已經得了嚴重的抑郁癥。
同一時刻,他的新書也即將出版。
雖然說他很配合治療,但情況還是非常不好。
不僅是藥物的副作用,更是外界對他的過度關注和曝光。
只要出名,就會面臨鍵盤俠的惡意揣測和惡語相向。
他知道自己不是這樣的人,但別人的看法還是對他來說特別重要。
林嘉文想改變自己,適應這些是是非非。
再怎么說他也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經受得起這些網絡暴力?
少年扼腕萬人悲
盡管如此,他的才華仍然得到了認可。
在林嘉文的新書出版之前,宋史博士李裕民甚至破例為他寫了序言,除此之外,西夏學泰斗李范文還親筆題簽。
這樣的待遇算是非常好的了,但也將他更加推向了風口浪尖之中。
大家有的說他是炒作,有的說他是靠關系,更有人說他是提線木偶,背后有人操控他。
罵的最多的就是嫉妒他才華的人。
那些人說他作品是東拼西湊拼來的,有人給他代筆。
學術觀點也都是假的,都是從別人那兒偷來的。
又堅持了一年,他終于受不了了。
2016年2月23日,他寫下遺書,發給了世界上唯一理解自己的老師。
遺書中他說了自己所有的痛苦。
本來作為一個天才,理解能力就超乎常人。
在發表書之后,那些亂七八糟的揣測更讓他看清了這個世界的無情。
大家都不盼著他好,哪怕才華是真的,書也是真材實料,但他們就是要挑刺。
他拼盡全力,也改變不了一分一毫。
這不僅是社會的劣根性,更是歷史的牢籠。
他將世界看為骯臟無情的化身,將質疑和惡意當做自己的精神困境。
發完之后,他毫不留情的縱身一躍。
他的離世震驚了所有人。
有欣賞他才華的人痛哭惋惜,家人遺憾痛心,網絡噴子反倒成了最開心的人。
其實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雖然有家人的陪伴,但那都是為了督促他學習的借口。
他們只會關注他的學習成果和學術成就,但從來都沒有真正在乎過他的需求和感受。
本該擁有童年的他,卻在一本本書的堆砌之下完成了自己16歲的一鳴驚人。
大家都太希望他能夠繼承家族的衣缽了。
哪怕他到后來取得了學術上的成就,內心也依舊空虛。
作為一個天才的林嘉文,也深刻的知道自己的問題,知道世界的問題。
但他知道這一切都無法改變。
過去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改變。
他處于迷茫之中,卻沒有人能夠真正解決這些。
哪怕是老師也無法完全解決他的困境。
他的存在只能夠言語上面幫助他。
那些史學教授就更不用說。
他們迫切的想要一個天才來為學術方面做出貢獻。
他們并不在乎這個天才的身份,地位,性別和年齡,只是需要這樣一個載體。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里人。
他們從來沒有給予過家中獨子一個幸福完整的童年,就連關心和愛護都是非常淺薄而不真誠的。
大家都好像只在乎他學習怎么樣,成績怎么樣,有沒有向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走。
從來都沒有人在乎他真正的想了什么,精神狀態怎么樣。
如今他去世,只留下兩本佳作,不管說什么都沒用了。
你對林嘉文的事情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