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同時能反美抗蘇數十年的國家,自然有其深厚的底蘊。縱觀全球,能干出這種事情的國家,不超過3個。除了中國、南斯拉夫以外,那就是伊朗了。
1949年以后,中美之間關系開始惡化,抗美援朝以后,中美關系跌入谷底。打倒美帝國主義成了大家做夢都想辦成的事情。1960年以后,中蘇關系惡化,自此一直到1979年這段時間,中國同時承受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帶來的壓力。
南斯拉夫是從蘇聯那兒得到靈感,從而在巴爾干半島建立起來的國家。按道理說是和蘇聯同一個陣營的。但南斯拉夫從建立之初,就和蘇聯關系不怎么好,同時他們和美國的意識形態也完全相反。因此南斯拉夫與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也死磕了45年之久。
伊朗在1979年以前,是非常親美的。不過1979年伊朗教士集團推翻巴列維王朝以后,走上了反美之路。與此同時,伊朗和蘇聯之間也不對付,這又是為什么呢?
霍梅尼將蘇聯,稱之為小撒旦
1979年,什葉派大阿亞圖拉霍梅尼,帶領一幫教士集團,取締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一個又老又新的伊朗。
為啥說又老又新呢?說它老,是因為霍梅尼所建立的伊朗,要走一條復古之路,打算完全按照古代什葉派的教法,來治理現代的伊朗。
說它新,是因為他們推翻了原來的封建王朝,組建了一個全新的集團。而且他們也玩選舉這一招,只不過民選出來的總統,并非伊朗的一把手,他也要聽專家議會的。而專家議會,則要聽最高精神領袖的。
最高精神領袖,原則上就是那個最會念經的人。但實際上,則是既要會念經,又要掌握軍權的實權人物。光會念經,沒有軍權,只能當個專家議會的議員,光有軍權,不會念經,又沒有資格讓專家議會服氣。
新建立的伊朗,奉行堅定的反美路線。他們不僅沒收了美國在伊朗的所有資產和投資項目,而且還扣押了美國大使館里的52名美國人。
既然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面,在那個冷戰時代,按道理說,霍梅尼應該主動和蘇聯握手言和,成為肩并肩的戰友吧?
奈何事情并沒有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1979年末,蘇聯開始入侵阿富汗,伊朗東部領土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霍梅尼曾經在很多場合,公開指責蘇聯為小撒旦或者是穿著紅袍的撒旦。
緊接著兩伊戰爭爆發以后,1983年以前,蘇聯是兩邊賣武器,甚至還嘗試著幫扶伊朗,幫助他們興建了不少工業項目。但是1983年以后,蘇聯覺得伊朗靠不住,扶起來也不可能和自己一條心,所以開始專心幫助伊拉克。
為此,伊朗方面勃然大怒,不僅抓了不少克格勃,而且還在1983年趕走了18名蘇聯外交官。作為回應,蘇聯開始通過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向伊拉克提供化武的原材料。1988年,蘇聯更是為伊拉克提供了改良版的飛毛腿導彈,間接給伊朗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歷史上的俄國,沒少欺負伊朗
伊朗對俄國的戒心,可不僅僅是因為1979年以后蘇聯的所作所為。其實伊朗人對俄國,有史以來就沒什么好感。因為歷史上,俄國總是在欺負伊朗。
19世紀初期,沙俄有向南擴張到波斯灣、阿拉伯海的計劃,因此開始從高加索地區大舉南下。在經歷了2次俄伊戰爭后,沙俄從伊朗愷加王朝手里,割走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地。
很多人習慣將阿塞拜疆稱之為伊朗的外蒙,其實還是蠻貼切的。因為阿塞拜疆人同樣也是伊朗的少數民族,其中絕大多數阿塞拜疆人留在了伊朗境內,只有少數被沙俄強行分了出去。
唯一不同的是,沙俄直接吞并了阿塞拜疆,但是并沒有直接吞并外蒙。蘇聯時期,阿塞拜疆是蘇聯的加盟國之一,外蒙則被蘇聯所控制。解體以后,阿塞拜疆和外蒙這才真正成了獨立的國家。
20世紀初,沙俄大舉染指伊朗,與此同時英國也有同樣的計劃。1907年雙方簽署了《英俄條約》,沙俄占據了伊朗北部,英國占據了伊朗南部。當時的伊朗已經和清朝末年一樣,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了。
1917年沙俄覆滅后,俄國的勢力才慢慢退出了伊朗。不過俄國對伊朗這片土地,始終是充滿渴望了。原因很簡單,從伊朗進入阿拉伯海,是俄國打通南部出海口最便捷的通道。誰讓伊朗好欺負呢?
二戰期間,蘇聯和英國,再次占據伊朗,理由是伊朗的禮薩汗有親德嫌疑。此后伊朗便成了英美等盟軍,向蘇聯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之一。
二戰結束以后,英美都撤軍了,但蘇聯卻遲遲不肯撤。因為這里距離波斯灣就一步之遙了,他們可不想放棄這個機會。
但是英美一直在逼著蘇聯撤軍,而且當時老美手里有原子彈,蘇聯并沒有。所以迫于壓力,蘇聯只好在1946年5月撤了。
即便如此,蘇聯依舊在當地扶持了兩支忠于蘇聯的力量,一個是阿塞拜疆人組建的阿塞拜疆人民共和國,另一個是庫爾德人組建的馬哈巴德共和國。
所以說歷史上,俄國可把伊朗欺負慘了。以至于一代代伊朗人都不可能輕易忘記這些血淚史。畢竟,伊朗人是有廉恥心的,即便勉為其難暫時和俄國站在一起,也不會有哪個伊朗人跑出來為俄國搖旗吶喊,高喊烏拉。
難怪俄羅斯對伊朗問題袖手旁觀
伊朗人對俄國有戒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歷史上可被欺負慘了。其實俄國對伊朗,一直都是以上位者的態度來看待對方的。
在俄國人看來,沙俄、蘇聯十七,伊朗就是他們的盤中餐。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雖然沒那么強大了,但依舊是世界上數得上數的大國。相對而言,伊朗就要弱小很多了。
因此,俄羅斯在伊朗面前,依舊充滿了優勢。因此,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其實心態上是不對等的。
換句話說,在俄國人看來,伊朗只能是棋子中的一顆,只是稍微重要了一點罷了。但是在伊朗人看來,自己未嘗不能成為那個下棋的人?難道只能任人擺布?
在這種情況下,兩者自然對對方缺少信任,因此不可能簽署什么同盟條約。除非兩家都被同一個對手逼到了墻角,否則兩家什么都能合作,軍事上是不會合作的。一個瞧不上對方,一個擔心被對方給害了。
既然無法簽署同盟條約,那么當以色列對伊朗下手的時候,俄羅斯自然就不好直接出手了。不過,既然大家有共同的敵人,那么俄羅斯只能說從中斡旋,以免伊朗垮了。至于軍事援助,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的伊朗,想要走自己獨特的道路
放眼全世界,能夠在21世紀還能找到伊朗這樣的國家,實在是非常不容易了。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國家。
這類國家在歐洲,一般存在于16世紀宗教改革以前。宗教改革以后,教皇逐漸失去了對世俗世界的統治權,各國國王也開始逐漸成了最高統治者。
在中國,基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政教合一時代。政教合一最重要的一個標準,那就是宗教領袖,同時也是世俗權力的最高掌控者。
雖然漢朝習道,唐朝學佛,元朝尊佛,明朝尊道,清朝又崇佛。但宗教領袖,始終都不是世俗權力的掌舵人。當然了,也有例外,比如說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同時也是拜上帝教的話事人。不過這種例子太少,在中國人看來,任何信仰在皇權面前,全都要讓道。
現如今,政教合一的國家,實在是太少了。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諸如阿拉伯各個王國,嚴格意義上也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只不過他們的教法已經沒那么嚴格了。
而依舊嚴格執行教法,將教法與法律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伊朗了。因為伊朗在立國之初,就堅定地執行原教,旨主義,一切都要復古,用古代的教法來統治現代人。
在伊朗看來,他們既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他們要走出一條自己獨特的道路,用原教,旨主義拯救中東,拯救全人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