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來自中國的景教徒出發去耶路撒冷朝拜
景教作為基督教的一個派別,在唐朝年間傳入中國,景教僧侶開始傳教,信奉者多為少數民族。
在元朝時期,蒙古族作為少數民族,支持各種宗教,也包括景教。
1275年,出生在內蒙古的列班·馬古斯找到了出生在北京的列班·掃馬,列班的名字都是他們的景教教名,中國的名字并沒有記錄。他們都是景教徒,相約去耶路撒冷朝拜。
當時的中亞西亞地區經蒙古騎兵的掃蕩,與元朝一樣,名義上是接受大汗的管轄。蒙古人對伊斯蘭教國家進行了瘋狂的屠殺,因此,兩位列班才可以通過伊斯蘭教興盛的地區抵達耶路撒冷。
機緣巧合列班·馬古斯成為景教宗主教
兩位列班在巴格達遇到了景教的宗主教--馬·登哈。此時的巴格達是伊爾汗國的領土,伊爾汗國與大汗元朝關系好,國王信奉景教。所以,教宗對來自眾王之王大汗的兩位教徒特別對待。
1281年,景教宗主教突然逝世,列班·馬古斯成為景教主教。列班·掃馬為其管理內務。他們不用回國了。
列班·掃馬出使歐洲,見過羅馬教皇、法國王、英國王
此時的伊爾汗國面臨著伊斯蘭化,阿魯渾繼位后為了抵御周邊王國,決定派使者去歐洲尋求合作。
1287年,列班·掃馬被委派出使羅馬。
已經不是單純的宗教交流,而是有著軍事任務。
伊爾汗國當時面臨著很大的軍事壓力,周邊的欽察汗國、察哈臺汗國、馬穆魯克王朝對伊爾汗國虎視眈眈,伊爾汗國的阿魯渾試圖與羅馬教廷聯合,進攻這幾個伊斯蘭王國。
在羅馬,列班·掃馬遞交了阿魯渾的信件,然后就游覽各宗教場所。然后去了巴黎,法王菲利普四世接見了列班·掃馬,并答應與阿魯渾聯合行動,進攻馬穆魯克。然后去見了英王愛德華。
1288年,又返回羅馬拜見新的教皇,畢竟各國王的行動沒有教皇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教皇尼古拉四世有點居高臨下,不提十字軍,只是寫信讓阿魯渾信奉基督教,同時對列班·掃馬說,景教不純正。對新主教來講,十字軍已經成了過往。
列班·掃馬的使命沒有實現。
余音
列班掃馬的西去,在當時并沒有被記錄。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去蠻夷之地有何意義。
如今,放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卻看到世界文明交流的不同走向。
元朝時期,歐洲傳教士持續不斷來到中國,馬可波羅作為最典型的代表,他來中國,寫下了對中國的見聞,《馬可波羅游記》成為西方地理大發現的動力之一,其他的旅行家如伊本白圖泰,魯布魯克等,從中國回去后都有文字記載,并激發著后人繼續前往遙遠的、富足的東方。
而中國人到了西方,在中國沒有記載,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成為景教宗主教,他們或許就像當時去過西方的很多中國人一樣,消失在人類歷史長河中。
社會需要接納不同英雄的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