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蔡瀾去世,兩天之后才對外公布。
得知這個消息并不十分意外,早在去年他在妻子去世后,選擇了徹底的“斷舍離”的時候,就知道他早已為自己人生的謝幕做足了準備。他將畢生收藏品悉數(shù)送人,在新加坡買下自己的骨灰龕位,搬進全海景酒店式公寓,在落幕前,他選擇按自己的心意鞠躬退場。
活了83歲,不算特別高壽,卻沒有太久的纏綿病榻的時光,也符合蔡瀾的心意。曾經看過他在一篇散文里寫自己的生死觀,他說認為“長壽是福”,這是東方人的缺點,如果活得不快樂,或是因為太過在意健康而不去享受生活,這怎么能算是福分呢?
蔡瀾說,“讓你活到一百歲吧,讓你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在搖椅上望向遠處吧,但是你的腦袋一片空白,一點美好回憶也沒有,這不叫健康,這叫懲罰。”
蔡瀾對死亡的開放態(tài)度深受墨西哥文化影響,他曾說過,希望自己的葬禮就像是在開大派對一樣,載歌載舞,開香檳,不要任何哀愁,只有歡樂。
蔡瀾理想中的離世是“活到油枯燈滅”的自然過程,就像他的母親那樣安詳離去。他也欣賞弘一法師的離世方式——回到寺廟,逐漸斷食,走前寫下“悲歡交集”四字后,一笑歸西。
讓他覺得沒有遺憾的,是他徹底“活過”的人生態(tài)度。
“你未活過才會留戀,如果活過還留戀什么?貪戀此生是很痛苦的事”,兒無女的他坦言“一點也不后悔”,認為這一生已足夠,不需要重來。
金庸曾評價蔡瀾:“琴棋書畫,財色酒氣,吃喝嫖賭,文學電影,什么都懂。于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正是這份對生命的全方位體驗,讓蔡瀾能夠坦然面對生命的終結。
蔡瀾的生死觀讓人想到黑塞有一篇童話叫做《美麗的夢》,講位病重的17歲少年,在生命垂危之際陷入夢境。夢中他回顧了自己短暫的一生,體驗了未曾實現(xiàn)的渴望:愛情、自由、遠行與藝術之美。雖然世人對少年的早逝感到遺憾,但黑塞認為,這個男孩的生命是值得慶祝的,因為體驗過,所以他的一生才不曾有缺憾。
人生不過是一場盛大演出,蔡瀾選擇在掌聲尚在時鞠躬謝幕,而非等到曲終人散。
當我們看待生命時,應該關注生命本身的內容,他提醒我們,人生不過如此,重要的是你怎么去。
關于生死,蔡瀾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有一次坐長途飛機,飛機顛簸得厲害,他若無其事地喝酒,旁邊的外國人說:你是不是死過?他懶洋洋地舉起食指搖了一搖,回答說:“不,我活過”。
當一個人能夠坦然地說出“我活過”時,死亡便不再是可怕的終結,而是圓滿的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