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河南正以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為引擎,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智慧城市的精準治理到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從綠色能源的創新應用到低空經濟的探索突破,河南在數字經濟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6月12日-13日,工信智媒體記者隨“數智河南 向新而行——河南新質生產力主題媒體探訪活動”,深入鄭州、鶴壁兩地,實地探訪調研5G-A、Al、云、數字能源等技術如何賦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綠色出行、低空經濟等重點場景及戰略新興產業,見證河南在打造新質生產力上的創新實踐與成就。
智慧城市:物聯感知構建未來城市新范式
在鶴壁市城市運行中心,一塊巨大的屏幕實時跳動著城市運行的各項數據,交通流量、空氣質量、水位監測等信息一目了然。這座中原古城正以“鴻蒙朝歌·感知鶴壁”為愿景,打造全球物聯感知體系示范城市樣板。
自2023年以來,鶴壁首創數字桿站樣板工程,與華為深化合作,將數字桿站覆蓋全城,建設整合了城市物聯感知平臺、城市事件中心等11個共性支撐能力平臺,構成了物聯感知體系的數字底座。如今,鶴壁已匯聚天、空、地面、地下等各類感知設備2.7萬個、全市視聯設備2.5萬個和政務數據5.33億條,融合全市AI算法33類,實現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五覺”全方位感知城市狀態,構建起物聯、視聯、數聯、智聯“四聯”的城市數據底座。
在交通出行領域,鶴壁的智慧化成果尤為顯著。通過雷視擬合、數字孿生等技術,建設了紅綠燈智能配時、動態綠波等智慧應用場景。在淇濱區主城區,已建成5條動態綠波路段,其中興鶴大街北段、南段等路段的通行效率提升48%,高峰期行車時間大幅縮短。智能停車引導系統通過50塊一、二、三級停車引導屏,發布8個路外停車場的實時運行數據,使車主平均尋位時間縮短60%,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
城市治理的精細化程度同樣令人矚目。“門前四包”管理場景中,智能識別技術能夠自動發現暴露垃圾、亂堆物料、占道經營等14類高發事件,并及時派單處理。消防通道保暢系統通過智能攝像頭和AI算法,自動發現占用消防通道的車輛并提醒挪車,30分鐘后仍未處理的則推送至消防救援支隊。人群密集監測場景通過視頻分析技術,對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進行實時監測,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發生。據統計,這些智能化手段使智能感知覆蓋率提升60%,智能巡檢效率提升40%,大幅降低了人力巡查成本。
鶴壁的探索不僅停留在城市管理層面,還延伸到了民生服務領域。智慧照明場景可根據季節變化、人車流量,實現路燈分時段按需控制,智能調節,節能降耗;城市共享Wi-Fi在商超、廣場、公園、學校等重點區域共部署184個點位,實現網絡全覆蓋;智慧燈桿搭載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捷;應急廣播系統已部署180個點位,可實現多媒體信息、通知公告等音頻內容定時播放、即時播放。
這些創新實踐讓鶴壁這座古城煥發新生,其經驗做法獲得2024年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典型案例、2025年中國智慧城市優秀應用案例等3個獎項,形成行業標準2項,為全國物聯感知體系建設貢獻了“鶴壁智慧”。
智能制造與數字經濟: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新引擎
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廠,盾構機的生產正經歷著一場數字化革命。作為全球最大的盾構整機生產企業,中鐵裝備實現了盾構機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95%,打造了一大批世界首創的“國之重器”。
近年來,中鐵裝備攜手河南聯通、華為等伙伴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了“5G透明工廠綜合管控平臺”,落地了視頻孿生管控、機器人視覺引導切割、MR遠程協作等六大場景應用。在焊接作業中,5G+AI技術給作業機器人裝上了“眼睛”,通過加裝視覺系統及AI算法,實現了免示教自動切割作業,使關鍵零部件焊接效率提升10倍。以15米級盾體為例,生產周期縮短2個月,單臺節約118萬,生產效率提高25%,產品合格率提高1.5%。
在遠程服務方面,5G+MR遠程協作系統解決了盾構機跨地域整機裝配、運維及人員培訓時的時空限制問題。通過智能MR眼鏡5G遠程接入,專家可實時指導協作,裝配作業監督和現場人員培訓效率大幅提升,每年可降低成本300萬元。智能設備巡檢系統則通過低功耗電子墨水屏和5G專網,實現了巡檢過程的可管可控,避免了巡檢人員復制二維碼的情況,提升了設備管理的可靠性。
中鐵裝備的數字化盾構工廠智慧管理平臺整合了全要素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人、機、料、法、環”的數據實時互聯互通。在生產實時管理方面,設備實際運行狀態經數據驅動映射在孿生設備上,形成虛實同步的空間對照,實現故障的可視、可管、可控;產品追根溯源方面,依托生產信息在孿生場景中的映射,實現產品生產檔案建設,做到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安防即時預警方面,通過整合各類數據采集與視頻監控系統的異常信息,結合全息投影技術和車間布局圖,實現警示物理穿透、故障快速定位。平臺正式投用后,整體生產效率提高33.3%,運營成本降低20%,產能升級周期縮短37.5%,產品不良率降低30.37%,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5.3%,成為地下工程裝備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標桿。
在數字經濟的另一領域,河南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農擔公司”)的“數智農擔”項目同樣亮點紛呈。作為省級國有獨資政策性擔保機構,河南農擔公司攜手華為云,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了全場景云計算中心、湖倉一體數據底座及智慧農擔云平臺。
河南農擔公司堅持“自建團隊、自主研發、自有技術、自創產品”的“四自”開發模式,構建了線上線下一體的擔保服務網絡。開發的“信息采集云平臺”與農業農村部“信貸直通車”、省大數據局“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系統雙向互聯,通過項目推送、業務受理、自動審批等“一鍵觸達”和“24小時在線”服務,全面提升為農服務水平。“新農服務平臺”讓新農主體通過手機即可實現線上項目申報、簽署合同、掃碼繳費、業務辦理進度查詢等,目前平臺活躍客戶已超11萬戶。
在風險管理方面,河南農擔公司構建了“五位一體、分層布防”的風險管理架構,形成了黨建、人力、行政、業務、風控5大類業務數據體系。研發建設的三大類35個子類智能風控模型,實現了對全量客戶準入的差異化大數據風險審查、在保項目貸后動態監控風險預警全覆蓋。
RPA+AI智能審查技術的應用更是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通過ModelArts、RPA+AI等云服務的應用,構建了通用表格識別、通用文字識別、印章識別、合同要素提取等8個AI審查模型,實現了對擔保業務附件等非結構化數據信息的識別、關鍵信息提取和自動比對審查,審查全流程無需員工介入即可7×24小時自動運行、獨立工作,工作效率約為人工的5倍,審查識別準確率達80%以上。同時,綜合運用生物識別、OCR識別、電子合同、實名認證等金融科技手段,實現了擔保業務全生命周期線上閉環管理,單筆放款辦理時間由原來的7-15天降至2小時以內。
新興領域突破:綠色能源與低空經濟開辟發展新空間
在鄭州市金水區藝慧街與賈魯街交叉口東南角,河南首座采用華為“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超級充電站——豫享充藝慧街超充站格外引人注目。這座充電站的建成運營,標志著鄭州在綠色能源應用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
該場站采用華為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搭配1套215kWh華為儲能設備、2套華為逆變器,配置4把最大功率達600kW的華為全液冷超充槍,能夠實現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速度,以及20把最大電流250A的快充槍,滿足不同車型、不同充電需求的快速充電服務。通過節能、循環、綠色等環保技術手段,讓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既解決了充電不方便、里程焦慮等制約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難題,也為充電運營商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華為數字能源作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打造新型電動出行能源基礎設施。同時,華為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共建超充聯盟生態解決方案,實現了從乘用車“一秒一公里”到電動重卡“充電五分鐘,行駛百公里”的持續突破,加速實現超快充全場景覆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2024年,華為數字能源已聯合12家車企、多家運營商等產業上下游共同打造“超充聯盟”,2025年新加入一汽紅旗、長安啟源等,為更多新能源車主帶來極致充電體驗。(注:充電速率為實驗室環境下測得,實際使用中可能因車型差異、軟件版本、車輛電耗、使用條件和環境因素等略有不同,請以實際使用情況為準。)
鄭州的目標是打造“超充之城”,2024年3月發布的《鄭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4—2035年)》提出,2035年鄭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70萬輛,充電設施規模預計達到110萬個,其中公專用充電設施20萬個。豫享充藝慧街超充站作為這一規劃的先行示范項目,為鄭州構建高質量充電網絡奠定了基礎。
在低空經濟這一新興領域,鄭州同樣走在了全省前列。河南首個寄遞物流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示范項目由鄭州市郵政管理局牽頭,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航空工業光電所、河南移動、華為、順豐等企業攜手共建,在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及周邊高校園區,開展半徑3000米、真高200米內的無人機寄遞物流配送試點。
該示范基地主要開展四大任務:無人機應急投送高價值、高時效快件和醫療物資、應急救援物資等場景應用的常態化飛行測試;基于無人機管控與運營服務系統,開展無人機低空飛行的關鍵技術和工作流程驗證;基于5G-A低空通感一體化網絡開展無人機應用通信及感知保障測試;研究建立空地一體協同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運行機制。
目前,基地已開發出三個無人機寄遞物流示范場景:從航院至順豐速運龍子湖微時代網點的科技物流示范應用、從航院至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應急醫療示范應用,以及從航院至鄭州移動龍子湖營業廳的速遞示范應用。這些場景的常態化飛行測試,為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低空經濟的新質生產力積累了豐富經驗。
在監管方面,河南省移動信能中心牽頭自研了全省首個市級低空監管服務平臺,該平臺融合終端、網絡、平臺、應用四大方向,構建了“通、導、感、管”一體的5G-A低空智聯網技術體系,涵蓋空域管理、軍民航數據對接、無人機識別溯源、風險感知預警、智能航路規劃、氣象監測六大核心職能模塊,有效防范低空飛行安全隱患,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智慧城市的物聯感知到智能制造的數字轉型,從綠色能源的創新應用到低空經濟的探索實踐,河南在數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斷突破,碩果累累。這些成果不僅推動了河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也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河南經驗”。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應用和創新生態的不斷完善,河南必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再創佳績,為中原崛起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