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賣友商一年甚至幾年的銷量,小米又把友商干破防了。
6月26日晚,小米首款SUV車型YU7正式發布。發布會上,小米集團CEO雷軍親自揭曉了YU7標準版的售價為25.35萬元。
這一價格公布后,市場反應熱烈,據小米方面透露,在短短3分鐘內,YU7的大定數量就突破了20萬臺,而一小時后,這一數字更是飆升至28.9萬臺。
如此驚人的銷量數據,讓不少人直呼“被嚇到”,甚至有人調侃道:“3分鐘就賣出20萬臺,這哪是賣車,簡直是賣手機的速度!”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如此夸張的YU7銷量勢必會把其它汽車品牌下半年銷量“吸走”。對此,不少友商已經有了很多情緒化的動作。
6月23日上午,嵐圖汽車CBO、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就在公開場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將小米YU7比作“網紅奶茶”,而將嵐圖汽車比作“高檔香檳”,強調其品質與格調。
6月27日,東風日產黃照昆對此前“愚忠的品牌粉絲”“群體會降低智慧”的不當言論發布致小米公司及廣大車友的道歉聲明。
YU7賣爆后,先把友商干懵了
一場發布會后,小米懵了,友商更加懵了。小米沒想到會這么火熱,友商搞不清楚為什么潑天的銷量砸不到自己頭上。
誰能想到,自智能手機時代以來,竟會出現二十多萬售價的汽車首發銷量遠超幾千元手機的一幕。
其實,在YU7上市前,就有車企隱隱預感到其銷量不會低。就像嵐圖汽車CBO、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在6月23日公開場合將小米YU7比作網紅奶茶,排隊者眾多,深受年輕人追捧;而自家嵐圖FREE +則如同高檔香檳,底蘊深厚、高端奢華有內涵
這番言論一出,不少網友都嗅到了其中的“酸味”。
6月27日,東風日產黃照昆發文稱:小米YU7這3分鐘大定20萬臺,這種數據的背后意味著用戶交車時間要等待一年以上,任何國家都沒有這種愚忠的品牌粉絲。再次驗證了鐵律的就是“群體會降低智慧”
隨后,其本人又發布致小米公司及廣大車友的道歉聲明。
有沒禮貌的,自然也有比較謙卑的。6月27日,奇瑞風云發布微博:抱歉,從4月23日上海車展小訂開始,我們只訂了51971臺。
無獨有偶,在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某國產品牌董事長也含沙射影地表示,有公司憑借龐大流量和品牌影響力,即便產品并非盡善盡美,也能賣得火爆,雖未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知道說的是小米汽車。
發布會結束后,還有個小插曲,許多網友發現余大嘴全平臺社媒賬號禁止了評論。
從SU7到YU7,友商們的心態經歷了從圍追堵截到近乎躺平的巨大轉變。畢竟,一個造車領域的“新兵蛋子”,第一款車賣爆或許還能歸結為運氣,可第二款車再次賣爆,而且銷量比第一款更驚人,這就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了。從去年SU7首發4分鐘大訂10000臺,到YU7 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臺,這增長速度實在驚人。
不過,拋開銷量不談,小米YU7在汽車行業內配置究竟處于什么水平呢?
從技術層面看,比亞迪在充電和三電技術上依舊領先,其電機轉速已達3萬轉,充電速度也能實現10C,而小米電機轉速為22000轉,充電速度是5.2C。
在轉彎半徑方面,上汽智己更是斷檔式領先,智己后輪轉向全系標配,轉彎半徑能做到5米左右,比小米YU7的5.7米還要短一米左右,未來還計劃更新電子活動轉向技術,進一步縮短轉彎半徑。
面對小米YU7的火爆銷量,友商們最困惑的莫過于“我比小米究竟差在哪了”。思來想去,他們似乎不約而同地把問題歸結到了“流量”上。
畢竟小米賣一臺,其它友商就少賣一臺,至少氣勢上不能輸。
干翻特斯拉了?
“有錢人真的是有錢,在當下這個經濟環境下,小米YU7竟能在3分鐘內收獲20萬臺的大定數量,實在令人咋舌。”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在得知YU7銷量后的第一反應。
在YU7正式上市前,雷軍就多次提及特斯拉Model Y,稱其為“行業公認的史詩級神作”,連續多年穩坐全球銷冠寶座,擊敗了一波又一波的挑戰者,實力不容小覷。
那么,特斯拉Model Y是否真的已經被小米YU7“干翻”了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在YU7發售前幾個月就已初現端倪。
今年以來,特斯拉Model Y的銷量表現不盡如人意,自煥新版Model Y上市后,國內市場對其口碑便褒貶不一。到了今年3月,也就是YU7消息開始密集傳播的時候,Model Y的銷量就從最高峰的4.8萬臺跌至5月份的2.5萬臺,下滑趨勢明顯。
如此看來,小米YU7的強勢登場,無疑給特斯拉Model Y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在價格和配置上,小米YU7就是精準狙擊Model Y的,做到了“比你便宜還比你配置高”,每一檔都精準對標Model Y。
從核心參數來看,小米 YU7 在續航、動力和智能化配置上較特斯拉 Model Y 有明顯優勢,比如其 820 公里的 CLTC 續航、3.23 秒的零百加速以及全系標配的激光雷達和 L3 級智駕系統,且起售價還低 1 萬元,空間和豪華配置也更突出。
不過特斯拉 Model Y 在品牌影響力、超充網絡覆蓋和軟件成熟度上占據高地,其 FSD 系統雖未完全落地但算法迭代經驗更豐富,長期可靠性也經過市場驗證。
小米憑借硬件堆料和性價比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上市 3 分鐘就斬獲 20 萬臺訂單,但作為新入局者,充電依賴第三方、售后服務網點不足,智駕系統實測中還出現過反應時間短、偶發故障等問題,此前 SU7 的事故也可能影響用戶信任。
短期內小米 YU7 能在細分市場對 Model Y 造成沖擊,搶占部分中高端純電 SUV 市場份額,但要全面超越特斯拉還需在品牌建設、生態閉環和服務網絡完善上持續發力,畢竟特斯拉的超充體系和 “軟件定義汽車” 的生態壁壘短期內難以復制,兩者的競爭本質是硬件堆料與生態閉環的路線之爭,勝負取決于長期的技術迭代和用戶體驗優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