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亞軍
最近,香港鄭裕彤家族剛應該是壓力較大。他們家族旗下的地產企業新世界發展,正因為一度無法按時支付債務利息而備受關注。
從公開信息看,新世界發展的資金壓力的確不小。到24年底,其負債1500多億,短債320億,但現金只有210多億,雖然資產凈值超2000億,但現在資產不好變現,所以有了無法按時支付一筆7000多萬美元利息的困境。
相比內地房地產企業,香港地產商一貫是偏保守作風的。鄭裕彤在世時,新世界已經開始跟著李嘉誠一起賣樓套現了,2015年還曾一口氣賣掉內地的9個項目給恒大許家印。但2016年,鄭裕彤逝世,第二年,鄭家二代接班人、鄭裕彤長子鄭家純一度中風住進醫院,已在家族歷練10余年,并成功打造了商業品牌K11的鄭家純長子鄭志剛,出任新世界集團總經理,然后事情有了變化,一步步擴表,最終導致了債務高企和周轉不靈。
事情曝光后,網上有些言論認為鄭家有可能因此沒落,甚至還講什么福不過三代。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這是杞人憂天了。姑且不說人家的家底比我們想象的厚得多,是真正的老錢家族了,有非常多的私產,比如,前幾年還花幾百億買了一家保險公司,這都是沒有上市的私產。
更重要的是,這些久經考驗的家族,早就在家族與公司之間設置好了各種防火墻,早就家族是家族,公司是公司,新世界發展作為上市公司那就更是如此。公司缺錢不代表家族缺錢,就算公司最終破產,對家族而言,損失也沒那么大,何況新世界發展還遠遠不沒到資不抵債。
市場其實也在給樂觀的答案,一是延遲的利息早已完成支付,另外很多債權人已經就債務延期達成協議,新世界發展的股票在爆出負面消息后,反倒是上漲而不是下跌了。因為大家相信問題暴露了,鄭家會更重視,更力度來解決問題,壞事反倒可能變成好事。
不過,我今天還不是要講這個。我想聊聊的是,網上拿這個事兒來說鄭家是香港四大家族傳承做得最差的,這樣另一種說法。
以我的了解,鄭家非但不是做得最差,反倒是相對做得更好的,雖然目前看存在一些問題,甚至過去也遇到問題,但這并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像這樣的家族,說實話,其興衰很多時候已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已經是3分靠打拼,7分要靠運氣了。就像李嘉誠,他非要賣港口給美國人被認為是站在國家對立面嗎?他應該是不愿意,但很多事情由不得他。
從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角度而言,在交接班這個事情,鄭家一直是四大家中拿到最高分的人。而且,這個事兒我還真有點發言權,因為我既跟鄭裕彤請教過,也和鄭家純請教過,他們怎么做交接班的問題。
同時,香港很多家族的交接班,我也都算是比較了解,最近還有一本香港企業家的傳記即將出版,這位企業家的傳承也是做得很好。
鄭裕彤家族的交接班,如何是做得更好的呢?在我看來,最關鍵是一點。那就是鄭裕彤和鄭家純都強調的:接班要從娃娃抓起,交班也要趁早。
鄭裕彤的一個核心理念是,在位置上的人一定不能貪念權位,一定要在自己還頭腦清醒,精力旺盛的時候就交班。后來,我見到鄭家純,他也同樣非常強調這一點,而且他很主張開放,重視讓下一代不要有什么豪門的包袱,可以隨便上街,融入社會,盡可能像普通家庭孩子那樣,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發展,而不是把你們拴在家里,豪門深似海,深居簡出。
沒有什么超級富豪的作風和豪門氣派,這也是鄭裕彤的作風。他說,“做人為什么要有架子?你叫我和你去吃云吞面便吃云吞面,去吃大排檔便吃大排檔,為何要約束自己?我們又不是沒窮過?”在香港四大家族中,鄭裕彤也是最“隨便”的那一個。非常開放,簡單,樸實,這么大家族,但很敢讓年輕人挑擔子,這也是成為我對他們家族最深刻的一個印象。
他鄭裕彤說,你不能保證自己選的人一定是對的,在你還有力量的時候交下去,就算接班人犯了錯誤,你還可以出面去幫他,還可以帶他做,在實踐中培養他,包括讓他在教訓中成長,如果死到臨頭才交班,你不再了,接班人再犯錯,那可能就一敗涂地,連翻盤的機會都沒了。
事實上,鄭家也是香港四大家最早把權柄交到二代,然后也最早交到三代的。1980年代末,鄭裕彤剛60多一點,他就第一次交班給剛剛40多一點的鄭家純了,而2017年鄭志剛出任集團總經理時,還不到40歲。二代、三代40來歲就已經是大權在握了,這在整個華人大家族也都是罕見的。
不幸的是,1990年代初鄭家純接班后,的確就犯了錯誤,他收購了一堆資產,結果遇到經濟風波,公司也是債務危機,幸運的是,當時的鄭裕彤還整年富力強,所以親自下場,很快解決問題,然后又再讓鄭家純接著干。
鄭志剛呢,現在回頭看,也一樣是誤判了也做錯了周期和節奏,尤其是對大環境太樂觀了。事實上在去年,他也就從新世界辭職,然后經理人接管了新世界發展,鄭家純也親自下場并肩作戰,包括動員家族其他成員一起來渡過難關了。
所以,沒錯,無論鄭家純,還是鄭志剛,鄭家的二代、三代好像都是在不成熟的時候就接了班,而且是真接班,不是假接班,是真正大權在握,所以也都接班之后就出了問題,最后又讓父輩站出來挽回局面。
但換個角度看,讓錯誤和問題暴露在還能挽回局面之時,不是恰恰是更正確,更有利于整體成功,甚至也更高明的做法嗎?要是鄭志鋼的錯誤犯在了整個家族已經沒有后路與后手之時,那才是個悲哀。而現在這么一次危機打過來,處理得好,從長期去看,或許也會壞事變好事。
所以,鄭家的傳承其實是值得學習,尤其鄭裕彤強調的在位置上的人不要貪念權位,要早交權出去,看似簡單,做到卻是不易。很多傳承問題,甚至后代紛爭,事實上都跟“家長”貪權,到死都還沒有后事安排有關。
包括內地企業家族也都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了。一些企業家,八九十高齡了,還把權柄死死握在自己手里,二代都頭發花白,六七十了,還是醬油“太子”,而且也沒經理人接班準備,這才是危險的。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