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美術、音樂、戲劇三大類藝術院校是普通考生心中難以企及的圣壇。多少考生為了藝考,花重金藝訓,找關系,調動了家族大量財富和人脈資源。藝術生甚至有一種比清北還令人向往的存在。
但是藝術院校尤其是美術院校,也就短短5年的功夫,已不復當年的盛況。
2024年,廣州美術學院空缺249個名額,今年,廣美有876人放棄復試資格,空缺名額估計高于去年。
曾經考進廣美就相當于半只腳邁進了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大廠,如今視覺設計的大廠夢破碎。
另一所名氣很大的兄弟院校四川美術學院同樣糟糕,十年前,10萬考生爭搶川美1千個名額,錄取率低至1%。而2024年校考專業空缺340個名額,其中造型類專業缺額高達274人。
中央美術學院也遭遇滑鐵盧,巔峰時候5萬考生報名,2025年才剩1萬左右,今年大概率也是招不滿。這可是央美啊,美術院校的天花板啊。
三大美院都如此,更別提一般的小美院了。
有不少業內人士把原因歸咎于文化課門檻的提高,也有一點道理,教育部要求藝術類考生文化課成績占比不低于50%,自主劃分院校也逐年提高,這樣就卡掉了一部分藝考生。
還有的人認為是藝考耗費家庭大量的資金、精力,能把一般的家庭干破產,于是很多考生放棄了。也確實如此。
但我認為這些都只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藝術這碗飯不好吃了。
根據調研機構發布的《2023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繪畫專業被列為近5年本科紅牌專業。從2014年到2023年,藝術學專業總共被預警了21次,涉及音樂表演、繪畫、美術學、動畫、藝術設計等專業。這些紅牌預警專業,除了音樂表演外,其余都是美院的專業。
也就是說,美院的就業危機比音樂和戲劇更強烈。
而這些考生的家長大多數是80后了,80后這一代自己經歷了高考和專業的大爆發,用血淚經驗給00后娃兒指導。
當00后的娃兒請教當下中年就業危機的80后父母,時代的轉折就出現了。
當AI智能體沖擊設計工作,當美術畢業生扔掉十年的畫功紛紛轉行,當大量科班生只能在橫店跑龍套。80后家長們用現實的血淚史,讓娃兒停止了藝考。
生存與發展是第一位的,人類需要藝術,但藝術這碗飯不好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