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中東地區出現戲劇性轉折。伊朗先是向美軍在卡塔爾的空軍基地發射導彈,但突然一轉頭,特朗普就宣布伊朗與以色列達成了停火協議。這一夜到底發生了什么?
戲劇性轉變
當地時間周一晚上,伊朗突然向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了14枚導彈。這顯然是對此前美軍轟炸其核設施的報復,但也是又一場作秀。
據《紐約時報》報道,伊朗在攻擊前就通過卡塔爾向美國發出了警告,而衛星圖像也顯示,該基地的飛機在襲擊前就全部轉移走了。甚至在攻擊前幾個小時,伊朗媒體就已經公開發出了警告。
伊朗挑選的攻擊目標也非常講究。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軍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有1萬余名士兵。如此重要的基地,防空系統自然非常完善,發射導彈不至于對其造成太大傷害,而且又有很高的宣傳價值。
據特朗普稱,伊朗共發射了14枚導彈,其中13枚被攔截,另外一枚落在空地上。襲擊發生時,特朗普等美國高級官員都進入白宮戰情室,擺出一副事態嚴重的架勢。因為之前特朗普已經放話,對美國的任何襲擊,都會導致更嚴厲的回擊。
然而,隨后傳出的消息不是美軍報復,而是以色列和伊朗停火。
美國媒體《axios》稱,襲擊發生后伊朗通過卡塔爾告訴美國,報復行動已經結束,不會再發動新的攻擊。而美國方面沒有遭受太大損失,特朗普也放話,美國不打算做出回應,并準備重回談判桌。隨后,美國、以色列、卡塔爾、伊朗四方進行了談判,最終確定停火。
從攻擊美軍,到突然停火,伊朗態度為何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伊朗內部生變?
據美國著名政治雜志《大西洋月刊》報道,伊朗內部恐怕發生了變化,一股由商人、軍政人物、高級神職人員組成的勢力,正在策劃換掉以強硬著稱的哈梅內伊。而他們推出的接替者是前總統哈桑·魯哈尼,他也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在任期間極力推動與西方國家改善關系。
這條新聞并非空穴來風,哈梅內伊現年已86歲,而且身體越來越差,對政權的控制能力自然越來越弱。而據《紐約時報》報道,戰爭爆發后,由于擔心被以色列暗殺,他被轉移到一處秘密地點,并且停止使用電子設備,對外聯絡都靠心腹轉達。
伊朗官方媒體也稱,已經做好了哈梅內伊被暗殺后,緊急接管政權的準備。實際上,哈梅內伊已經挑選了三位候選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伊朗前任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兒子哈桑·霍梅尼最終勝出的可能性比較大,他的血統讓他在教士集團和革命衛隊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他也與改革派關系親密。
伊朗內部一直存在改革派與強硬派的分歧,實際上改革派并非親美,準確地說是務實。他們常常擔任總統這樣從事實際工作的職務,當前伊朗經濟陷入困境,必須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恢復經濟改善民生,才能保障政權的穩定。
而強硬派一般來自神職人員和革命衛隊,他們的職業不是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往往用宗教思維來決定對外政策,但難免脫離實際。
這次與美國的談判,一開始兩派之間就產生了分歧,現任總統佩澤希齊揚第一時間就同意與美國談判,但隨后被哈梅內伊否決。直到美國發出軍事威脅后,雙方才開始接觸。
在與以色列和美國爆發戰爭后,強硬派甚至威脅霍爾木茲海峽,而務實派則明確反對,認為此舉會讓伊朗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由于在戰爭初期,革命衛隊20多名高級指揮官被以色列暗殺,強硬遭到重創。加上哈梅內伊對政權控制的放松,讓改革派逐漸占據上風,最終踩了剎車。
停火是最佳選擇
實際上,現在停火對伊朗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當初伊朗不聽盟友勸告,執意要搞核武器,導致現在孤立無援,只能得到盟友們在外交上的支持。在面對以色列和美國兩個強大對手時,其實勝負早已分曉,伊朗完全是在為面子而戰。
伊朗打這一仗,就是要爭取保留鈾濃縮能力。但目前核設施已經被毀,核計劃被迫延緩數年。現在再打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是以色列的戰機在伊朗上空來去自由,打下去只會讓伊朗遭受更多的損失。
尤其是,伊朗對美軍發動報復后,可能會遭到對方報復,這種你來我往的螺旋升級,最終有可能導致一場全面戰爭。而且歐洲其他國家也會重新推動聯合國對伊朗進行制裁。實際上,伊朗已經沒有太多選擇空間,再打下去政權很可能面臨危險。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現在停火都是明智之舉,最起碼能保障政權穩定。若停火后,伊朗仍主張保留鈾濃縮能力,可以一邊繼續與西方國家談判,一邊恢復相關設施建設,而這些是在戰爭條件下做不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