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潮揭都市圈喊了十幾年,至今沒見明顯同城化苗頭。有人提粵東城際鐵路,說這是三市協作成果。錯了,這項目是省里主導的,2017年就上報國務院批了。
三市自己主導的同城化動作,確實少得可憐。2012年廣東省就提“推動汕潮揭都市區一體化”。后來聯席會議開了,同城化方案也出了。
說要建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經濟圈,產業要配套。
可到2023年底,三市GDP占全省比重還在降,人也往外流。問題出在哪?投入產出效益不明顯,誰都怕吃虧。
但三市不是沒條件,汕澄潮都會區就是個好苗子。衛星圖上看,汕頭主城區、澄海城區、潮安城區緊挨著。
東西、南北都是22公里,都夠上特大城市標準了。交通是頭道坎,三城之間還隔著交通屏障。居民坐公交繞遠路,跨市通勤像出遠門。
粵東城際鐵路2022年開工,2027年6月才竣工。潮汕大橋建了好幾年,到現在還沒完全通。光靠這倆不夠,得建更多跨市公交,補交通空白區。
三市政協去年聯合去看城際鐵路,委員們急得直支招。
“得盯著進度,別讓好項目卡在路上。
”“三市得一條心,別各算各的賬。
”1400萬潮汕人盼著“軌道上的汕潮揭”,半小時能串起中心城區。可光有軌道不夠,產業、醫療、教育也得跟著“同城”。汕澄潮要是先通起來,企業招工不用跨市跑,百姓看病不用多花錢。
但有人犯嘀咕:三市分了30多年,習慣了各管各,能擰成一股繩?難,真難,但不是沒先例。香港、臺北的都會區,也是從緊挨著的城區先搞起來的。
汕澄潮要是能成,三市GDP說不定能止跌,人也不用往外跑了。現在就看能不能先干幾個“短平快”的項目,讓百姓看到甜頭。
比如多開幾條跨市公交線,周末能去澄海吃獅頭鵝,潮安買鳳凰單叢。再比如建個聯合產業園區,汕頭的電子、澄海的玩具、潮安的食品能配套。同城化不是畫個圈,是要讓百姓出門方便、口袋鼓起來。
想知道汕澄潮都會區咋帶活三市?點關注不迷路。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具體進展以官方發布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