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1840年的6月份,今天開始到1842年8月份結束,這也算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在我們中學的課本里都有這些內容,中國閉關鎖國的歷史在這個時間也就結束了。
一般人都知道這次戰爭是因為英國對中國走私鴉片,主要是為了牟取暴利,而最后清政府派林則徐去戒煙。
1839年的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而英國人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之后因為戰事不利。當時皇帝是道光,就派直隸總督琦善和英國議和,這就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大約就是這么一個狀況。但這里面確實有很多的細節,我們不妨一一道來。 第一個我們要說一下鴉片, 據說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治療獸醫,婦科用的藥物。
在古埃及,公元前1500年的墓葬群里,比比斯鴉片已經是一個所謂高級品牌了。到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臘,把這玩意兒作為普遍的一種飲料,在圣經奧德賽奧,就是《荷馬史詩》里都有記載。
到17世紀的時候,荷蘭通過臺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到了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的人了,當時作為朝廷就覺得這玩意很可怕,崇禎的時候就下令戒煙,但戒煙啊,禁煙啊,就煙葉啊,居然就導致吸食純鴉片。
到18世紀中葉的時候,清朝官員黃與普,曾經首次記錄臺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當時,他判斷除了殺掉吸鴉片的人,否則,沒有辦法戒除這個惡習上癮的那東西。
至于鴉片貿易在中國的興起是在17世紀末的時候。完了康熙恩準外國人在廣州經商,當然是有一系列嚴格的限制條件,包括經過戶部批準的工行方德從事對外貿易。就是官方特許。
那么整個18世紀中外貿易的發展,英國人逐漸取代了葡萄牙人,荷蘭人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主角。貿易范圍當時很廣的,茶葉、糖、蠶絲、瓷器這是中國的特產。那歐洲人有什么好東西?棉花、羊毛制品、鐵、鉆石、鉛鋅,也包括鴉片。
按照英國人的理解,茶葉要英國人上癮,商人必須用現銀購買茶葉,這樣導致巨額的逆差。而中國內地市場不許外商涉足,所以這個貿易額有限,逆差的英國人撈不回來,怎么辦呢?大家發現有兩種商品可以,官員們當時不禁止進口,一個是棉花,一個是鴉片。棉花當時就是印度產,一個是埃及產,埃及遠,所以無利可圖。
運輸成本高,印度的棉花也賺不了什么錢。那么鴉片可以產。在印度鴉片是有暴利可圖的,甚至當時中國有些地方也鏟罌粟,但是鴉片質量不如印度的好。
雍正皇帝在1726年曾經下令禁止鴉片貿易,當時,處罰是打100軍棍,3個月囚禁。但英國人唯利是圖,當然覺得這個錢掙得是合算的,但是,英國人對鴉片什么態度?現在我就要說這事兒…
英國到1868年制定了一個所謂《毒品藥店法案》。但是對英國本土的鴉片貿易是一個一般性的限制,真正禁止鴉片是到1914年。這是英國,另外,在英國確實也有一些有識之士,就譴責和呼吁政府取締鴉片貿易,甚至我們講那個義律,他是英國政府的全權代表。
鴉片戰爭時候,他叫查爾斯伊,他本人是一個堅決反對鴉片交易的反對者。他認為,鴉片貿易給打著天主教旗號的國民丟臉。
中國政府,就當時的清王朝皇帝老,其實原來是腦子進水,因為你只有廣州,跟外國人做生意,英國人是逆差嘛,吃虧、掙不著錢。而在國內,鴉片的種植生產是禁止的,但是吸食又不制裁,這就導致大量的進口。
到了林則徐禁煙是什么背景呢?大家都覺得這是公害了,整個社會出了大問題,國將不國,鴉片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危害太深了,這才開始禁煙。所以,問題在這一以前皇帝腦子里缺根弦,進水了,現在這水排出來了,知道鴉片危害深了,這叫警覺就對了。
所以我們看,從英國人角度來看,以前大清國對鴉片的態度是有縫可鉆的,是有利可圖的,那我就掙這個錢。但是,現在大清國現在禁止鴉片了,這玩意兒違法沒法貿易了,你就不該再做了呀。但是,掙錢掙順了手了,剎不住車,也就顧不得這個國家的主權法令了。
這事兒從哪兒講?以英國人說自由貿易事兒,肯定是英國人錯了,特別是剛才我們講,后來,英國國內對鴉片的態度也很明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英國人下決心打一仗。實際上,這次戰爭也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