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和貴陽,都是云貴高原上的省會城市,昆明因為旅游業,出名得比較早,因此,沉淀下來的全國各地的粉絲,還是很多的,所以在旅游方面,知名度一度全國領先。
貴陽近幾年的崛起速度還是很快的,從貴州旅游知名度打出去之后,貴陽的網紅地標、城市界面等頻頻刷屏社交媒體,再加上貴州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很快即將實現“市市通高鐵”,高速、高鐵交通網絡日益發達,來貴陽避暑旅游、自駕游的游客也迅猛增長。
近幾年,在一些旅游指標上,比如旅游接待游客數量、旅游收入等方面,貴州超越了云南傳統旅游大省的地位,一躍成為全國第一。
昆明和貴陽,分別屬于這兩個旅游大省的省會城市,至于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可以從城市交通區位、自然條件、增長空間以及未來定位來對比:
交通區位上,昆明地處西南邊陲,昆明以西180度范圍內,國內沒有更大的同等數量級的省會城市,與昆明毗鄰。
而貴陽位于西南腹地交通樞紐,北上成渝,西控川滇,南下兩廣,東進湖楚,堪稱西南“小鄭州”。
因此,在交通區位上,貴陽是和可以和重慶相提并論的,處于交通樞紐,而昆明的交通則沒那么多相鄰優勢。
在旅游和人氣方面,貴陽高鐵四通八達,距離中原和兩廣消費市場又天然更近,可以這么說,從兩廣、江浙滬等地自駕或坐高鐵來云貴川游玩的人,只要是準備進入云南的人,貴州是他們的最便捷路線的必經之途。
實話實說,城市建設和城建封面上,昆明近10年的變化,就不像貴陽那么大,貴陽隨便一個CBD,比如花果園、金融城,拉出來都是一線城市即視感,而昆明的東風廣場、巫家壩等,熱度和高樓指數,和貴陽的城市封面,就沒法相提并論,這也許是讓人覺得昆明被高估、貴陽被低估的原因。
從宜居屬性的氣候條件自然條件來看,昆明和貴陽大同小異,夏季氣溫普遍不高,在云貴地區,很多居家住戶,夏季都還沒養成用空調的習慣,大多在一些商場寫字樓、辦公樓里面用得比較多,居民家庭使用空調并不普遍,因為夏季只要在室內通風處,在陰涼底下,就能感受到涼爽的體感。
冬季來看,昆明比較干燥,紫外線強,氣溫稍高,貴陽相對濕潤一些,氣溫略低,但也低不到哪里去,總體而言,兩座城市的氣候條件都比較溫和,少有極端天氣。
地質穩定方面,貴陽沒有處于主要的地震帶上,這一點對于昆明而言,是巨大的優勢。
畢竟,地震這種自然災害,作為宜居的減分項,權重還是很高的,甚至有的人選擇城市定居的時候,有沒有地震,是一票否決,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敢拿全家老小的性命作賭注。
從增長空間和未來的定位來看,昆明和貴陽的增長,都極大有賴于省內人口向省會遷移的規模和速度,這一點上,貴陽的增長空間是要稍微比昆明更大一些的。
一是因為貴州省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二是因為貴陽城市建設起步崛起比較晚,目前仍處于房價洼地。
貴陽就像一坨還沒有吸飽水的海綿,對于省內人口的虹吸力是很大的,加之貴州當前的“強省會”戰略,未來增長空間,顯然要比房價更高的昆明更有優勢。
定位上,貴陽的定位,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而昆明的定位,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貴陽的定位側重于國內和西南,可預期性和穩定性更值得期待一些。
昆明的定位側重于國際和海外,雖然空間前景更大,但也充滿著不確定的因素,可預期性不及國內板塊。
因此,兩座城市的定位也是有所差別的。
綜上所述,昆明和貴陽,其實并不存在哪里被高估或哪里被低估,只不過側重面和發展階段有所差別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