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是中國人民極為尊敬愛戴的總理,他不僅心系百姓,而且在各種外交場合,他還堅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外交瞬間。
周恩來總理雖然和藹可親,但對外交活動那可是相當嚴肅,因為在周恩來眼里,外交是一項比自然科學還要嚴謹的事情,萬一處置失誤,那可是會帶來很嚴重的國際事故的。
周恩來(右)與尼克松
為此,即便和氣如周總理,對待外交也有不少發火的時候。而且,平時越和氣的人,發火的時候就越可怕。
“就是要讓你們印象深一些!”
1954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毛澤東和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都接見了他。
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設宴款待尼赫魯,在熱烈氣氛的烘托之下,雙方領導人觥籌交錯,互相頻頻敬酒,大家高興極了。
這時候,周恩來和尼赫魯一同站起來正要碰杯時,大廳里突然斷電了,周圍瞬間由剛才的燈火輝煌變成了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不少人都發出了驚呼之聲。
如此重要的場合,停電可是個大煞風景的事情。本來人家訪問挺成功的,大家一起皆大歡喜,結果東道主這邊停電了,讓人家客人怎么想?那些記者們又會在報紙上怎么寫?
不過好在停電并沒有持續很久,懷仁堂的供電恢復后,大廳里又是一片燈火輝煌。一向臨場發揮能力很強的周總理臉上沒有展現出任何不快,而是繼續面帶笑容地和尼赫魯碰杯,以平復剛才受驚賓客們的心情。
尼赫魯和其他外賓們對這個突然事件也表示諒解,并對周恩來處變不驚的態度深感佩服,宴會的氣氛又回到了剛才的熱鬧。
跟隨周恩來多年的工作人員卻認為事情不會這么簡單就完了,這么重要的場合出了這樣的紕漏,一向細致嚴謹的周總理一定會追責。但奇怪的是宴會結束以后,周恩來并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找人追責,而是回到西花廳繼續批閱文件,一切就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就在大家都快忘掉這件小事時,周恩來突然發出了一條通知:把外交部、中央辦公廳、北京市電力局等部門的負責人都叫來開會,一刻也不許耽擱!
大家一看手表:乖乖,凌晨3點鐘!
這些部門的領導人一接到通知就爬出被窩,然后疲憊地穿衣,再用冷水擦完臉后,便哈欠連天地來到西花廳。周恩來對著一群睡眼惺忪的干部們,嚴肅質問道:“中南海懷仁堂的電力都沒有保證,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
大家一陣面面相覷,終于明白為什么總理會在深夜打攪他們的好夢。
周恩來、鄧穎超和孩子們在一起
接下來,周恩來不管他們有多困,仍舊一個一個地問責,一個一個地追責,一個一個地處罰,根據責任大小對相關領導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處罰和批評,并再三告誡他們:大國外交無小事,如此重要場合,今后再也不許出現這樣的問題!
當問到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陳家康時,周總理說:“你是亞洲司司長,這個事你怎么看?”
陳家康一臉委屈地回答:“總理啊,我們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吶!亞洲司管和印度的關系,可管不了電燈啊!”
本來這個場面很嚴肅的,結果周總理和大家卻被陳家康一句話逗笑了。
周恩來再看看窗外,此時的天已經亮了。
“你們沒少打哈欠,知道嗎?我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把你們找來......”周恩來用手指頭在空中敲了敲,“就是要讓你們印象深一些!你們是從被窩里爬出來的吧?”
周恩來和尼赫魯碰杯
總理一席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所有人頓時睡意全無,同時也明白了總理在白天故意不提這事兒,到了凌晨三點才把他們都叫過來問責的一片苦心。
這,就是周總理情商高的表現。
“不是向我檢討,要向毛主席,向黨中央檢討!”
不僅是各部門領導,就連戰功赫赫的陳毅元帥也領教過周總理那罕見的怒火。
1965年,周恩來途經開羅去參加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召開的亞非會議。在中途他突然接到了一份通知,上面說阿爾及爾爆發了軍事政變,該國國防部長布邁丁逮捕了總統本·貝拉,并奪取政權組建了臨時政府。
周恩來那充滿智慧的腦子開始轉了起來:這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影響如何?有沒有其他國家插手?現在還能在阿爾及爾開會嗎?是不是可以申請改為訪問開羅,然后靜觀其變?
后來他決定向毛主席和中央申請改變計劃,先在埃及首都開羅考察,同時密切注意阿爾及爾政變情勢后再做下一步決定。毛澤東同意了這一申請,周恩來隨即派出了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去阿爾及爾打前站。
性格豪爽的陳毅一到那里,便看到了許多焦急的亞非各國外交官,他們原本都是帶了很多問題到這次會議上解決的,而現在眼看這會就要開不成了,便紛紛找陳毅打聽中國的態度。
陳毅的豪爽性情一下子就上來了,他直接對諸位外交官員們說道:“這次亞非會議必須開!而且一定要開好!”這些話要是放在過去行軍打仗,那還說得過去,但現在他作為外交部長,未經請示上報就脫口而出此等沒有一點余地的話,那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后來幾天,由于阿爾及爾的政變情形依舊晦暗不明,亞非會議最終還是取消了。這起事件,使亞非各國對中國外交官的信任多多少少打了些折扣。
周恩來對陳毅的做法非常生氣:“胡鬧!簡直是胡鬧!”
自知有錯的陳毅后來以軍人的標準姿態,跑到周總理那里“負荊請罪”。
周總理一見到陳毅就怒斥:“你無組織無紀律!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
戎馬一生的陳毅元帥立刻像小孩子一樣道歉:“我負荊請罪,我第一炮沒放好......”
陳毅和夫人
怒氣未消的周恩來竟像訓晚輩一樣訓他:“就這一句就完了?你現在可是中國的外交部長,不請示不報告,就敢在那里擅自放炮表態,都像你這樣還得了?!誰給你的權力?!這可是國際影響問題!”
“我錯了,我向總理檢討?!标愐阈呃⒉灰?。
“不是要向我檢討,而是要向毛主席,向黨中央檢討!”周恩來的聲音頓時提升了八度,就連外面的工作人員都聽得到。周恩來罵完后,又語重心長地告誡陳毅:“外交部不同其他,一言一行都會帶來國際影響,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我在開羅下了飛機就向毛主席、黨中央匯報請示,你在阿爾及爾就敢不匯報不請示擅自發表意見,革命了大半輩子連這點組織紀律性都沒有?”
陳毅被周總理批得羞愧無比:“我向毛主席,黨中央作檢討。”
周總理批評陳老總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勸道:“總理,您是不是......批陳老總批得太重了?”
“他們都是各路諸侯,”周恩來回答道,“我不嚴厲批評他,回到他的‘諸侯國’誰還敢批評他?”
周恩來和工作人員們在一起
還有一位秘書向周恩來反映:“我聽一些部長、副部長們說,一向你匯報工作就緊張害怕。”確實,外交這一項需要慎之又慎、細致再細致的事情,即便是久經沙場之人也難免會出錯,一出錯周恩來就要訓斥他們。
有些老部長們后來回憶說:“我們這些部長最怕跟總理匯報工作了,他記憶力驚人,我們拿著材料念都不如他腦子記得準?!?/p>
周恩來對秘書說:“他們才不怕我哩。他們怕的是自己有官僚主義但又一下子克服不了毛病,被當眾罰站?!?/p>
“要好好向總理學習!”
周恩來處理外交之事,一向都秉承“對事不對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時常令下屬們感佩不已。
周恩來的外交秘書李慎之就是其中的一位,因為他曾“有幸”引爆過周總理有史以來最大的怒火。
那是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本次會議主要是討論關于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的和平問題,這次會議前后進行了3個月,終于通過了最后宣言,并形成了一份宣言初稿。
就在通過最后宣言的會議最后一天,周恩來交給李慎之一個任務:讓李慎之不用去會場,直接拿著最后宣言的初稿在下榻的別墅等會場的通知,每通過一段就交給電臺向北京發一段,會議對初稿有什么修改就在初稿上改完再發,等全文發完后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對李慎之來說是個很簡單的任務,他在下榻別墅一邊等電話,一邊修改原文,每改完一段就用剪刀剪下來交給電臺,讓他們發給北京方面。李慎之非常細心地完成全部修改工作后,等到周恩來和代表團回來,他便回到自己的住處,到了晚上10點就上床睡覺了。
半夜12點,李慎之住處的電話鈴突然響了,是機要秘書陳浩打來的,語氣十分急促:“你快來吧!你怎么搞的?!從來沒見過總理發那么大的火!”李慎之聽后心里一震,頓時睡意全無,立刻起床穿衣跑到了別墅,他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出了紕漏。
到了以后陳浩告訴他:“北京來電話了,說我們發的會議最后宣言比別的通訊社發得少了好幾段,總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正等著你呢!”
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
陳浩還告訴李慎之,北京那邊的人民日報社要發表最后宣言,已經把報紙印了24萬份。后來新華社把李慎之的稿子和外國通訊社校對,這才發現了問題,之前印的那24萬份報紙全作廢了。
李慎之聽罷,頓時覺得天都要塌了下來,這簍子可捅大了,不是挨一頓罵就能解決的事情。在那個年代,這種嚴重的事情是足以被起訴上法庭的。此時李慎之也猛然想起,自己在別墅的辦公桌剛好是臨窗的,最后宣言的稿件一定是在被他剪成一段一段改完后,被風吹走了一部分。
李慎之惶恐不安地走到周恩來的臥室,準備迎接一頓劈頭蓋臉的痛罵。
但周恩來竟沒有罵他,只是淡淡地說道:“你來了,我氣也生過了,火也發過了,不想再說什么了。你到機要室去看看我給中央的電報,然后趕快補救,北京那邊那等著呢!”
李慎之回到住處,將最后宣言的原文仔仔細細校對了一遍,一直忙到凌晨近三點才發給北京。但他沒有立即去睡覺,而是寫自己的檢討,周恩來總理沒有當面說他什么,但他自己覺得這次難辭其咎。
因為李慎之這次出錯,當天的《人民日報》直到中午才出版。
李慎之(左)
第二天,當李慎之把檢討交給周恩來時,周恩來叫他交給李克農,李克農笑著對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要好好向總理學習?!?/p>
至于周恩來那封要給中央的電報上,他一個字也沒提李慎之,甚至還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說自己“應負失察之責,請中央給予處分”
之后的幾天,李慎之就一直陪同周總理四處訪問,從柏林、華沙到莫斯科,最后再回到北京,一切就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為什么隔了兩個禮拜才告訴我?”
1969年3月,新任的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來到北京,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自然要為其接風洗塵。于是,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姬鵬飛設宴款待羅博,陪同赴宴的還有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和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參贊阿果利。
宴會期間氛圍融洽,雙方好不快活,羅博大使平日里為人十分謹慎,喝酒也是嚴格按照外交規定,不貪杯不過量。倒是一旁人高馬大的阿果利非常活躍,他和姬鵬飛、喬冠華你來我往地觥籌交錯。阿果利雖酒量不錯,但怎能奈何得了姬鵬飛、喬冠華兩位深諳酒場之道的高手?于是,阿果利很快就喝得酩酊大醉。
喬冠華(左)在聯合國大會上
宴會過后,阿果利一搖三晃地走進了自己的小轎車,準備自己開車回到外交公寓。
在這里,姬鵬飛和喬冠華犯了一個大錯,他們沒有讓禮賓司司長韓敘派車送阿果利,居然放任他酒后駕車。這個錯誤在當時看來很不可思議,也為后來發生的事故埋下了伏筆。
阿果利開著車上了長安街,整個人都變得神志不清,到了燈光比較昏暗的建國門大街時,悲劇發生了。一位中國工人被阿果利開車撞倒了,后來不幸搶救無效死亡。
外國外交官在中國首都酒后駕車,還撞死了人,這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惡性事件。事發后,阿爾巴尼亞政府緊急下令調回阿果利。中國方面把這次姬鵬飛的宴請和阿果利開車肇事的具體情況都寫進了外交部簡報。
但是,關于阿果利過量飲酒,還有他開車撞死人的細節、前因后果,簡報中則過于輕描淡寫。
姬鵬飛(右)
兩周后,周恩來在北京會見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對這場不幸的車禍表示:“交通事故總是難免的。”
總理的話讓現場翻譯范承祚心里五味雜陳,整件事情他都是親歷者,中國工人的死亡不僅是人命關天,而且還會對中阿兩國關系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思之再三后,范承祚就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總理。
不出所料,周恩來勃然大怒,他馬上把姬鵬飛、喬冠華和一干責任人叫過來問話,還讓他們專門開會做出深刻檢查。
周恩來狠狠批評了姬鵬飛:“事后為什么不立即報告?為什么隔了兩個禮拜才告訴我?”
他還對禮賓司司長韓敘說:“如果我處在你禮賓司負責人的位置,就會專門要一輛車陪送阿果利參贊回外交公寓。你們怎么能讓人家酒后駕車呢?”
姬鵬飛(左)
周恩來還嚴厲批評了外交部的勸酒行為:“你們看著阿果利過量飲酒不僅不勸阻,反而一再勸酒。阿果利是在中國,又是我們的客人,出了事,責任主要在我們。作為外交官,特別是你們幾位領導同志,喝酒一定要有節制,喝多了容易誤事!”
按照規定,外交官在外事活動時飲酒不可以超過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很明顯,姬鵬飛和喬冠華沒有按規定限制阿果利參贊的飲酒量。
這件事后,周恩來向羅博表了態,稱阿果利的交通事故是中方人員沒有遵守外交守則所致,所以責任在中國外交部,那名死亡工人的善后工作由中方處理,也請阿爾巴尼亞政府不要過分懲罰阿果利。
阿果利參贊離開北京后,轉道上海,周恩來又派喬冠華和范承祚陪他們夫婦在上海、杭州游玩了一個禮拜。阿果利聽說了周總理的處理態度后,心中大受感動。
周恩來總理為中國的外交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是一位天生的外交家,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他的基點在于聯絡,在于尋找共同基礎與連結的紐帶。但他的功勞不止如此,關鍵是他為中國的外交事業定下了一個基調,更是在告訴當事人及后人,應該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外交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