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香港養和醫院。當83歲的蔡瀾安詳離世,一個時代落下帷幕。
媒體們紛紛打出“香港四大才子均已離世”的標題。但這帶來一個問題,金庸的武俠世界、黃霑的詞曲江湖、倪匡的科幻宇宙,都曾影響幾代華人。而蔡瀾呢?
比起三位摯友的傳世作品,蔡瀾似乎沒有一部全民皆知的“爆款”。
沒有一部小說被翻拍數十次,沒有一首歌傳唱大街小巷,沒有一部電影成為文化符號。
但神奇的是,他的名字卻同樣響亮,他的商業價值毫不遜色,甚至更為持久多元。
01
“短板”背后:被誤讀的才子定位
當人們質疑蔡瀾憑什么與其他三位并稱“香港四大才子”時,連他自己都曾笑稱“不配與金庸并列”。
金庸構建武俠宇宙,倪匡創造科幻世界,黃霑譜寫時代金曲——每位都有清晰的文化坐標。而蔡瀾的定位看似模糊:他更像一個生活方式的策展人,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創作者。
但深入觀察會發現,蔡瀾的“作品”恰恰在傳統框架之外。
他出版了超過200本書,數量遠超其他才子,內容涵蓋美食、旅游、人生哲學。
他監制了《快餐車》《龍兄虎弟》等成龍電影,推動香港動作片風靡亞洲/
他與黃霑、倪匡主持《今夜不設防》,開創無厘頭清談節目先河,連BBC都專題報道。
金庸對此看得最透:“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琴棋書畫,財色酒氣,吃喝嫖賭,文學電影,什么都懂?!?/p>
這份“通達”成為蔡瀾IP的底色。
02
賽道創新:當飲食成為文化載體
蔡瀾的突破在于重新定義專業的邊界。
當同行聚焦文學藝術時,他選擇了一個看似平凡卻人人相關的領域:飲食。
1980年代,一次糟糕的用餐經歷意外開啟蔡瀾的食評生涯。他為比較一碗云吞面踏遍港澳穗,為尋訪正宗越南河粉跨越數國。金庸賞識其文筆,邀其在《明報》開設“草草不工”專欄,把市井煙火升華為文化敘事。
“每一個國家都有好吃的東西,只要你用心去尋找,最好的不一定最貴?!辈虨懺@樣總結他的美食哲學。
然后他在自己的人生中,將這一理念發揮到極致。
在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時,他提出“用食物講好中國故事”原點。
在自己撰寫的《“死前必吃”清單》中,從潮州炭燒響螺到撒哈拉蜜棗,全球美味盡收筆下。
在很多電視節目中,他都能有韓國米酒要倒轉搖瓶底沉淀物這樣的專業細節,引發觀眾的欽佩。
當飲食成為文化載體,蔡瀾找到一條無需爆款卻能持續輸出的內容賽道。
他不需要一部轟動作品,因為每篇食評、每集節目都是品牌觸點。
03
人格溢價:市井智慧的商業轉化
蔡瀾IP最珍貴的資產是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與學院派美食家不同,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市井氣息。
他曾經自稱“吃吃喝喝”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
他還勸年輕人要懂得逃避痛苦:“踩了狗屎擦干凈就好”。
在80歲生日時,他揮毫寫下“醉飽高眠真事業”。
這份真實形成強大的情感連接。
2017年,76歲的蔡瀾在旅游IP論壇上分享心得:“IP大概就是與眾不同吧,另外就是無中生有。”
他用自己的商業實踐完美詮釋了這一點。
他能把興趣變成專長。他的書法作品被制成限量茶具,單幅售價破萬。
他能把愛好變成生意。1992年,他創立暴暴茶公司,將玫瑰普洱茶引入日本市場。
他能把名字變成品牌。2018年創立的“蔡瀾越南河粉”,讓自己的名字成為企業核心資產。
截至2024年,與甘棠明善合作的“蔡瀾港式點心”在全國擁有78家門店,會員消費額超5.1億元。
今年4月推出的“打包春天計劃”,通過春日限定點心和“花點時間”聯名活動,更再次引爆年輕消費群體。
04
生態構建:無爆款但有系統
蔡瀾的商業版圖展現了一個沒有爆款作品的IP,如何構建生態系統。
首先是內容矩陣:專欄、圖書、電視節目、短視頻,蔡瀾永遠在更新自己的內容生產力,從不被技術的發展甩在后面。
其次是渠道網絡:越南河粉、港式點心店形成IP變現的連鎖渠道網絡。
然后是零售體系:電商平臺上,“蔡瀾花花世界”年銷售額破2億元。
最后是文旅融合:蔡瀾旅游有限公司主打美食旅行,親自帶隊每年近20團。
這個系統不依賴單一的爆款產品,而是圍繞“享樂主義生活方式”的核心標簽,形成自循環的商業生態。
正如他總結的:“把興趣變成專長,賺錢的機會就來了?!?/p>
05
終極啟示:給創業者的生存法則
83年的人生雖然自此謝幕,但蔡瀾留給創業者一份無價的商業啟示錄——四條人生事業的護城河。
第一條護城河,把垂直做到極致。
當無法在主流賽道競爭時,蔡瀾深耕美食垂直領域,將其做到極致。在細分市場建立專業話語權,就是最堅固的護城河。
第二條護城河,真實而鮮明人格。
“蔡瀾”二字的價值不在作品版權,而在人格溢價。他的書法、他的食評、他的俏皮話都是人格的外化。真實的人格魅力在社交媒體時代具有天然傳播力。
第三條護城河,打造系統對抗風險
當記者問及蔡瀾離世對品牌的影響時,業內人士坦言短期會有“懷念性消費”,但長期考驗系統生命力。蔡瀾生前一直在推動業務專業化運營:食品公司由職業經理人全資控股,點心業務由專業團隊持股超98%。
去個人化的系統設計,才是IP長存的基石。
第四條護城河,跨界即增長
從電影監制到美食家,從作家到商人,蔡瀾不斷突破身份邊界。2024年春天,他的點心品牌與鮮花電商聯名,將餐飲體驗轉化為情感消費。
在邊界處創新,往往能找到增長藍海。
上海夏灣竹升面館里,鴨蛋與面粉仍在竹竿下反復打壓;
西四胡同“八條一號”的廚師依舊“看材料做菜”。
雖然蔡瀾離開了,但他證明了一個道理:真正的IP不在爆款作品,而在生活態度。
作為中小企業主和創業者,你永遠不必再為沒有轟動性產品焦慮。
看看這位自稱“全球主義食客”的老人——他把豬油撈飯寫成詩篇,將蛋卷做成爆款,讓點心店成為打卡圣地。
在蔡瀾的告別時刻,我們終于讀懂他的商業智慧:
當你把生活本身變成藝術,世界自然會為你買單。
(全文完)
天真一笑,資深品牌營銷人,10萬+爆款文案創作導師。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有問題咨詢作者,請后臺私信。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