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有時候就像一壺老酒,聞著香,喝著烈,后勁卻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昨天,蔡瀾的微博突然更新了一則消息,這位總是笑瞇瞇說著“人生就是要吃好喝好”的老先生,已經在一個安靜的午后,永遠合上了那雙看遍世間百態的眼睛。
消息一出,無數人翻出了他生前那些犀利又溫暖的語錄。
有人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深夜直播里,83歲的蔡瀾穿著那件標志性的長衫,對著鏡頭慢悠悠地說:“你們年輕人啊,別總想著詩和遠方,先想辦法存夠100萬,這是脫離牛馬生活的第一步。”
說這話時,眼角眉梢露著笑意,仿佛在說一件最正常不過的事。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勸人存錢的老人,自己卻活成了最瀟灑的模樣。
港媒披露,他在九龍沙力道有一套豪宅,市值高達 3200 萬,蔡瀾晚年生活奢靡,每月開銷高達 50 萬至 100 萬港幣。且他在離世前已將大量資產進行處置,包括將市價過億的收藏品送人,保守估計,他在離世時賬戶里至少破億。
這反差太鮮明了。
很多年輕人看著蔡瀾的存款數字,再捏捏自己干癟的錢包,突然就紅了眼眶——原來有些人說的“第一步”,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都走不完的路。
有個在北京打拼的網友算了一筆賬:月薪2萬,房租5000,吃飯3000,給家里2000,剩下的全存起來,也要整整10年才能摸到100萬的門檻???0年后,房價會不會又翻了一倍?
但世間總有不一樣的故事。
深圳有個90后姑娘,把蔡瀾那句話截圖設成了手機屏保。她白天在科技公司寫代碼,晚上給美食號寫專欄,周末還去教小朋友書法。上個月她發帖說:“終于存到第一個100萬,雖然比蔡先生說的晚了5年?!迸鋱D是一碗熱氣騰騰的云吞面,她說這是蔡瀾書里寫過最撫慰人心的味道。
或許蔡瀾真正想說的,從來不是那個冰冷的數字。
他年輕時在日本留學,窮得連便當都要分兩頓吃,后來拍電影賠得血本無歸,甚至需要向朋友借錢周轉。中年轉行做餐飲被同行嘲笑。
那些勸年輕人存錢的話,大概是一個走過饑荒年代的老者,本能地想給后輩塞塊干糧。就像小時候外婆總往我們口袋里塞糖,哪怕現在超市里的糖根本吃不完。
蔡瀾在自傳中多次提到,年輕時的貧困與中年的挫折,讓他更懂得 “人生不必被數字束縛”。
他曾說:“窮過,才知道錢是工具,不是目的;失敗過,才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無論是分食便當的留學時光,還是投資失敗的低谷,或是餐飲創業的質疑,他始終以 “痛快活一場” 的態度面對,這是他對美食的態度,也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就是真真切切的“活過”。
昨夜香港下了場暴雨,有人拍到蔡瀾常去的那家茶餐廳,老板照例在他慣坐的位置擺了杯凍檸茶。杯底壓著張紙條,上面是店員稚嫩的筆跡:“蔡先生,今早的菠蘿包特別酥,您沒來,我們給您留了一個。”
這世上的告別總是這樣,有些話還沒說完,有些人就已經走遠。
但那些關于存錢的爭論,關于生活的選擇,關于100萬到底意味著什么的思考,就像茶餐廳里那杯凍檸茶,杯壁的水珠還在慢慢往下滑,仿佛時間都不忍心走得太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