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情緒造車的這件事上,可能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企業比奇瑞的思想負擔更重。畢竟,第一個在國內堅持正向造車的企業是奇瑞;國內第1家提出平臺化造車理念的企業是奇瑞;第1個敢給汽車全系全品牌提供終身質保的企業是奇瑞;第1個在國內有內燃機完整知識產權的企業還是奇瑞。
或許是在這些光環和包袱的加持下,讓這家企業放開膽量去和市場、用戶吹牛的膽量都沒有了。于是,當其他企業用半小時就能拿下30萬訂單嘲笑群雄。很遺憾,風云a9發布會結束后,奇瑞只找到了5萬個有真實需求的用戶。
沒辦法,奇瑞這種老實辦事兒的方式太笨也太傻了。
如果只是用一輛傳統汽車的技術標準來衡量風云的好壞,那么無論是這款新車,還是奇瑞這家企業,都應該是市場和用戶眼中最稱職的。可如果用今天情緒化造車理念看待這種這種結果,奇瑞實在太老實也太傳統了,像這種企業怎么能成為商業利益的最大獲益者呢?
如果奇瑞能夠借鑒法拉利的造型經驗,那么這臺風云a9也可以是為無法容忍平庸的人設計的;如果奇瑞也能把所有產品的意向訂單都當成自己的大訂去宣傳,而且車型隨意轉換,那這臺風云A9,或者可以在當天上市的時候喊出幾十萬的用戶;如果奇瑞,能把風云A9和布加迪、蘭博基尼、邁凱倫,這些產品放在一起去對比,或許奇瑞比別的企業更能讓用戶感受到一個更厚道的價格。
遺憾的是,這些情緒造車的必備技能,這家企業直到今天都沒學會。以至于這臺風云A9沒辦法成為商業利益的最大獲利者,也沒跟上這個時代的”消費需求“。以至于這家本分不能再本分的企業,只能跟這5萬本分且真實的用戶打交道。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真遺憾,風云A9L只找到5萬個真實想買車的用戶!
快節奏的汽車銷售時代,新車預售越來越像一場「數字競賽」。新車發布后數小時內斬獲大量訂單屢見不鮮,甚至在同一天某品牌宣布“3分鐘破20萬單”后,有媒體調侃道這是把車當泡泡瑪特賣了。
相比之下,從上海車展開啟盲訂到正式開啟預售,風云A9L累積訂單5萬臺的敘事競顯得有些「單薄」。
尤其是,在風云A9L所處的15-20萬級轎車的市場內,向來是規模最大、潛力最高的市場之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的主銷區間就集中在這一區間,累計銷量達到123.8萬輛;其中,轎車車型的占比約為49.21%。總之,在這個唯數據論英雄的時代,圍繞這款車的終端表現,奇瑞似乎并沒有激起輿論的太多反應。
但很多人往往忽視了這5萬訂單背后,奇瑞對于盲訂本質的真實回歸。一般來說,盲訂訂單的含金量可以從3個維度判斷:1、訂單數量與實際交付的轉化率?;2、訂單門檻與參與;3、市場反應與消費者反饋。
要知道,盲訂訂單的數量雖然可以反映市場對產品的初步興趣,但實際交付的轉化率才是衡量訂單含金量的關鍵。如果訂單數量很大,但實際交付的比例較低,說明這些訂單可能更多的是基于好奇或低價門檻的參與,而非真正的購買意愿。
從上海車展到如今正式開啟預售,從價格到車輛配置釋放出更多的信息,風云A9L的訂單并沒有出現負面反饋,并且還在持續增長。意味著,風云A9L并非是通過低價或其他福利來吸引消費者訂購,而是基于消費者對于品牌長期積淀的信任,和對于產品核心價值的真實認同。
看似相比于動輒幾分鐘數十萬的訂單,無論是數量還是時間維度,風云A9L都沒有太令人驚艷或是浮夸的表現;但恰恰是這份基于用戶真實信任的「慢熱」,背后是奇瑞對市場規律最基本的敬畏和尊重。
2
真遺憾,奇瑞沒有遵循模仿造車做樣本
如今的汽車行業,部分企業為了追求效率、速度,摒棄原創造車的理念,在不構成侵權的前提下,系統性地借鑒、抄襲行業已有且受到廣泛認可的產品設計、技術結構與配置語言。
這樣一來,固然可以快速打開產品知名度,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少走彎路,但往往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知其行不知其意。比如,為了追求越級消費的體驗,不惜犧牲車輛的實用性;過度堆砌設計和功能,試圖打造與眾不同的產品,但帶來的反而是產品體驗的趨同。
相反,作為最早崛起的自主品牌之一,無論是早期發動機、變速箱等技術自研,還是今天圍繞新能源汽車在用車的獨特性,「原創」始終是奇瑞堅持的造車核心。于是,有了在堅持原創造車的基礎上,用15萬元的價格,風云A9L給到消費者C級車的空間、安全和性能。
比如,當友商為「冰箱彩電大沙發」壓縮座艙空間時,風云A9L以5018mm車長、3000mm軸距的越級尺寸,將后排腿部空間拓展至1020mm,身高較高的乘客也能輕松擁有舒適的坐姿,不會產生絲毫壓抑感。
座椅部分則提供兩種選項,包括常規5座以及較為少見的4座布局可選。其中,4座車型還能在乘坐舒適的基礎上為設置配置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例如副儀表臺貫穿整個前后座椅,后排乘客具備座椅控制面板,原中間位置的靠背內部配有冷暖箱,充分滿足后排乘客的多種需求。
將空間優勢作為產品打造的核心要點之一,可以看到,奇瑞風云A9L沒有盲目跟隨部分車企追求所謂設計潮流的做法,而是遵循「原創造車」的理念,用實實在在的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實用、舒適的產品體驗。
3
真遺憾,奇瑞不做消費式造車的選擇
在汽車智能化浪潮中,芯片往往是消費者判斷一款車智能化高低的重要因素。
當下,很多企業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以及更短的座艙開發周期,常常會選擇將「消費級」芯片而非「車規級」芯片應用于汽車之上。比如某企業在最新產品上上,就摒棄了行業主流的高通8295P車規芯片,反而將手機旗艦芯片高通8Gen3上車 。
盡管前者在性能參數方面確實具有一定優勢,能夠為車輛帶來更為流暢的操作體驗和強大的運算能力,而且其成本相對車規級芯片更低,對于車企的控制成本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然而,消費級芯片在應用于汽車領域時,卻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 —— 安全穩定性不足。要知道,汽車作為一種在道路上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至關重要,任何細微的故障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
相比于消費級芯片,車規級芯片經過了嚴格的測試和驗證,包括極端溫度環境的抗性、15年為單位的設計壽命(消費級芯片通常只有3年)以及比消費級芯片嚴格百倍的車規級AEC-Q100認證的缺陷率要求,從而能夠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確保車輛的安全運行。
奇瑞風云A9L搭載的獵鷹智駕系統,采用的正是車規級芯片高通驍龍8255,與AI大模型一起為用戶帶來更便捷的人機交互體驗,實現「可見皆可說」。同時,配合獵鷹700駕駛輔助系統,整車擁有27顆高精傳感器,即使雨霧等極端天氣也能輕松掌握道路上的情況,可從容應對全球復雜路況的挑戰。
看似,在這款車上,奇瑞留下了很多“遺憾”,遺憾于不夠爆炸的訂單數字、遺憾于不追潮流的“笨拙”原創,遺憾于成本控制上的“不夠精明”,但所有的自我苛求、自我追尋,都是為了讓風云A9L圍繞整個C級轎車市場不留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