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既沒有像地球一樣的火箭發射設施,也缺乏我們習以為常的復雜發射系統,宇航員究竟是依靠怎樣的智慧和技術,跨越這 38 萬千米的茫茫宇宙,平安返回地球的懷抱呢?
完成這一壯舉的關鍵在于精心設計的登月飛船 ,以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飛船為例,它主要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構成。
指令艙是整個飛船的核心控制區域和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工作的主要場所,也是最終返回地球的部分。其內部配備了各種復雜的控制設備、生命維持系統以及宇航員的生活設施,保障宇航員在漫長的太空旅程中的生存與對飛船的操控。
服務艙則如同飛船的后勤保障中心,裝載著飛船運行所需的燃料、氧氣等重要物資,以及為飛船提供動力的發動機系統等,在從地球前往月球以及返回地球的過程中,服務艙提供的動力支持至關重要。
登月艙是實現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著陸和起飛的關鍵部分,它的設計針對月球的特殊環境,具備獨特的結構和功能。這三個部分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了從地球到月球再返回地球的復雜旅程,每一部分都在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
登月艙堪稱是人類航天智慧的結晶,是專門為載送宇航員在月球軌道上的飛船和月球表面之間往返而設計的特殊航天器 。
從結構上看,它分為上升段和下降段,兩部分緊密配合,各自承擔著關鍵使命。下降段裝有向月面降落減速使用的逆噴射火箭,儲備著火箭燃料、氧化劑槽、水和氧氣槽,以及用于探測月面的科學儀器,主要承擔著將宇航員安全送達月球表面的重任。
當飛船抵達月球軌道后,登月艙的下降段與上升段一同脫離指令艙和服務艙,開始向月球表面降落。下降段的著陸發動機點火工作,產生向上的推力,抵消月球引力,使登月艙緩慢接近月球表面。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精確的導航和姿態控制系統,確保登月艙平穩、準確地降落在預定地點。下降段的四條支架在著陸時起到緩沖作用,彈性變形以減輕沖擊,保證登月艙和宇航員的安全。而上升段則設有乘員室,內部氣溫保持在 24 攝氏度,充滿 1/3 大氣壓的純氧,為宇航員提供了相對舒適的狹小空間。
當宇航員完成在月球表面的任務后,上升段便成為他們離開月球的工具。
上升段搭載著宇航員和采集的月球樣本,啟動返回發動機,產生強大推力,克服月球引力,從月球表面起飛,進入環月球軌道,與等待在那里的指令艙和服務艙對接,從而開啟返回地球的旅程。
月球的引力環境是宇航員能夠從月球順利返回的關鍵因素之一。
月球的質量僅約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這使得月球表面的引力僅為地球的六分之一。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月球質量遠小于地球,宇航員在月球上所感受到的引力也大幅減小。這一引力差異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逃逸速度的不同。逃逸速度是指物體擺脫星球引力束縛所需的最小速度。
在地球上,由于強大的引力作用,物體要逃離地球引力場,需要達到約 11.2 千米每秒的逃逸速度 ,這也是為什么從地球發射火箭需要如此強大的推力,像土星五號這樣的巨型運載火箭,就是為了提供足夠的能量,讓飛船達到并超過這個逃逸速度,從而進入太空并前往月球。
而在月球上,由于引力微弱,其逃逸速度僅約為 2.4 千米每秒,這就使得從月球起飛所需的能量和速度要求大幅降低,為宇航員乘坐相對小型的登月艙上升段返回環月軌道提供了可能。
當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完成既定的科學考察任務,準備返回地球時,登月艙的上升段便開始發揮關鍵作用。
此時,登月艙的下降段已經完成了將宇航員安全送達月球表面的使命,它穩穩地停留在月球表面,成為上升段起飛的可靠發射架。
宇航員進入上升段后,首先要進行一系列細致而嚴謹的準備工作,檢查上升段的各項系統,確保發動機、燃料供應、導航設備以及通信系統等均處于最佳狀態。
一切準備就緒后,上升段的發動機點火啟動。發動機內的燃料和氧化劑迅速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高溫高壓的氣體,這些氣體以極高的速度從發動機噴口向下噴射而出 。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向下噴射的氣體產生了向上的強大反作用力,推動上升段克服月球引力,緩緩從月球表面升起。隨著上升段不斷攀升,速度逐漸加快,在擺脫月球表面的引力束縛后,成功進入環月軌道。
在這個過程中,宇航員需要時刻監控上升段的飛行狀態,通過精確的導航和控制系統,確保上升段按照預定的軌道飛行,最終準確無誤地與在環月軌道上等待的指令艙和服務艙會合,開啟返回地球的下一段旅程。
當宇航員成功完成月球表面的任務,乘坐登月艙上升段與指令艙對接后,便進入了返回地球的關鍵階段 —— 脫離環月軌道 。
在這個階段,服務艙的發動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服務艙發動機點火啟動,強大的推力使飛船的速度和軌道發生改變。發動機持續工作,不斷為飛船提供能量,推動飛船逐漸擺脫月球的引力束縛。在這個過程中,宇航員需要密切監控發動機的工作狀態、飛船的速度和軌道參數等關鍵信息,確保一切按照預定計劃進行。
隨著發動機的持續推進,飛船的速度不斷增加,當達到合適的速度和角度時,飛船成功脫離環月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開始向著地球的方向飛馳而去。
經過漫長的地月轉移軌道飛行,指令艙逐漸接近地球 ,此時又迎來了一個極其關鍵且充滿驚險的環節 —— 穿越地球大氣層。
在進入大氣層之前,指令艙與服務艙分離,服務艙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太空中被拋棄。而指令艙則獨自承擔起將宇航員安全送回地球的重任。當指令艙以極高的速度沖入地球大氣層時,與大氣層中的空氣發生劇烈摩擦,產生極高的溫度。
為了保護指令艙內部的宇航員和設備不受高溫的破壞,指令艙表面覆蓋著特殊的隔熱材料。這些隔熱材料能夠承受數千攝氏度的高溫,通過自身的熔化、升華等物理變化,吸收大量的熱量,將熱量從指令艙表面帶走,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指令艙內部的安全。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指令艙還會經歷劇烈的減速過程,巨大的過載力考驗著宇航員的身體極限 。
宇航員們需要依靠特制的座椅和防護裝備,減輕過載力對身體的影響。當指令艙下降到一定高度時,降落傘系統開始工作。首先打開的是引導傘,它的作用是拉出主降落傘。隨后,巨大的主降落傘緩緩展開,為指令艙提供強大的阻力,使其下降速度迅速降低。
在降落傘的作用下,指令艙逐漸平穩地向地面降落。最后,指令艙安全降落在預定的著陸區域,宇航員們成功返回地球,結束了這場充滿挑戰與奇跡的月球之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