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石拱橋橫臥水上,與粉墻黛瓦的民居,共同勾勒出江南水鄉的詩意輪廓。在6月27日開幕的“2025蘇州‘非遺進校園’之‘精雕細刻’主題展”上,來自昆山市周莊中心小學校的學生陶藝作品,帶著泥土的溫潤與水鄉的靈韻,亮相蘇州博物館西館,成為該校深耕非遺陶藝特色教育十載、創新勞育美育融合實踐的鮮活注腳。
《我的家鄉》構建了周莊古鎮的意境縮影。實習生 奚江月/攝
在該校品類豐富的展品陣列中,一件題為《我的家鄉》的陶藝作品格外吸睛。它由五名學生合力完成,以周莊地標“雙橋”為創作核心,將一橫一豎的石橋形態、一圓一方的橋洞設計生動呈現,沿岸點綴著青瓦白墻的古宅,巧妙地在有限空間內構建了周莊古鎮的意境縮影,訴說著孩子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
“陶藝與水鄉元素本就高度契合,更與周莊的歷史底蘊深度呼應。通過陶藝課程的載體,孩子們將周莊古鎮的美好融于陶土中,讓觀眾即便不親臨古鎮,也能通過這些作品,直觀感受周莊的獨特韻味。”周莊中心小學校副校長顧龍在現場分享道,參加此次活動旨在讓傳統文化在校園“活起來”“走出去”,讓非遺傳統在新時代煥發新魅力。
據介紹,周莊中心小學校的“水鄉娃陶藝工坊”自2015年成立以來,始終踐行“以勞育美、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依托國家級陶藝賽事平臺,師生圍繞水鄉建筑、水鄉民俗、紅色教育、生活造型等主題進行多元化創作,學生多件作品曾獲國家、省、市級獎項。
周莊中心小學校成為“非遺進校園”昆山代表。蘇報融媒記者 周函/攝
讓陶藝走出課堂,是周莊中心小學校深耕勞育與美育融合的重要實踐。近年來,該校陶藝團隊的孩子們多次走進周莊古鎮文化街開展實踐活動,作品還在長三角各地的特色工坊、蘇州博物館等地進行展示,學校美育教育成果也多次在蘇州市級活動中匯報,推動藝術回歸生活場景、傳統技藝在與公眾互動中煥發魅力。
周莊中心小學校讓陶藝走出課堂。實習生 奚江月/攝
展望未來,周莊中心小學校對非遺傳承的探索仍在持續推進。顧龍表示,下一步,學校將聚焦陶藝的“活態升級”,通過搭配綠植造景、水生物,輔以柔和燈光與古典音樂,打造“微景觀場景”,為靜態陶藝注入動態生命力。與此同時,學校在持續開展陶藝、盤扣兩大特色非遺教育的基礎上,系統推進學生“從陶到瓷”的技藝拓展,進一步提升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與文化承載度。
據悉,“非遺進校園”作為今年“美遇蘇州”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列入蘇州市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通過推動優質非遺資源直達校園,實現潤物無聲的文化滋養。
原標題:非遺傳承浸潤水鄉情 周莊學子陶藝作品亮相蘇博西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