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當下哪個行業最為競爭激烈且充滿艱辛,醫學領域無疑擁有發言權。
僅去年一年,醫學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便已突破五十萬大關。
這一龐大的數字背后,是日益加劇的就業競爭與不容樂觀的收入狀況。
許多醫學人才雖懷揣夢想與技能,卻常常面臨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的困境。
然而,有一位來自浙江的85后青年,卻以獨特的方式脫穎而出。
他并未隨波逐流,去爭奪那些早已人滿為患的醫學崗位。
而是另辟蹊徑,投身于醫學插畫這一鮮有人涉足的領域。
起初,他的月薪甚至不足萬元。
但憑借著對醫學插畫的熱愛與不懈追求,他逐漸在這一領域內嶄露頭角。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醫學插畫是一項既耗時又費力,且難以帶來豐厚回報的工作。
但這位青年卻以非凡的毅力與才華,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
他不僅將醫學知識與藝術創作巧妙融合,創作出一幅幅生動逼真的醫學插畫。
更通過這些作品,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與贊譽。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醫學畢業生,成長為如今身家過億的富豪的呢?
這背后,無疑隱藏著一段充滿智慧與汗水的奮斗歷程。
他憑借的不僅是對醫學插畫的深厚熱愛,更是對夢想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
從醫十年,月薪幾千
周舒揚畢業于浙江大學,曾是浙大附屬醫院的外科醫生。
這樣一份光彩照人的履歷,在外人眼中無疑預示著他在醫學界,將擁有廣闊無垠的發展空間與優渥的待遇。
然而,現實卻往往與理想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盡管周舒揚在醫生崗位上,默默耕耘了整整十年。
但他的月薪卻始終徘徊在幾千元的低位,甚至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的收入竟然低至六百元。
回溯到2011年,周舒揚帶著對未來的無限向往,踏入了浙大附屬第一醫院的大門,成為了一名規培生。
作為初來乍到的新人,他對待工作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茍。
每天忙碌地穿梭于各個科室之間,用汗水澆灌著自己的醫學夢想。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與堅持,周舒揚憑借著自己扎實的醫學功底和穩定的手術技術。
終于如愿以償地留在了醫院,成為了一名腸胃科的外科醫生。
從醫學生到正式醫生的華麗轉身,讓他心中充滿了難以言表的喜悅與自豪。
仿佛自己多年來的辛勤付出,終于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然而,成為一名醫生后,周舒揚才深刻體會到了這份職業背后的艱辛與不易。
每周他不僅要坐診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還要承擔近50臺手術的繁重任務。
平均每天高達7臺手術,讓他幾乎忙得連軸轉。
在這樣的高強度工作節奏下,他還得每3到5天抽出一個晚上值夜班。
通宵達旦地堅守在崗位上,而第二天依舊不能得到絲毫的喘息之機。
長時間的勞累讓周舒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與無力。
他時常擔心自己在手術臺上,因精力不濟而出現差錯。
但每當看到病人痛苦無助的眼神時,他又不得不強打起精神。
毅然決然地站上手術臺,用精湛的技術為病人解除病痛。
然而,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付出,卻并未給周舒揚帶來經濟上的絲毫改善。
一個夜班僅僅10元的補助,一臺手術也僅有4元的報酬,這樣的收入水平讓他感到心寒與無奈。
第一個月的工資到手時,那刺眼的600元數字,更是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與自我懷疑之中。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某一年的元旦佳節,周舒揚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獎勵短信。
這條短信告訴他,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完成了四個門診小手術,他的工資增加了16元。
這意味著,每一例小手術的費用竟然只有區區4元錢,甚至還不如一個雞蛋灌餅的價格高。
面對這樣的現實,周舒揚心中五味雜陳。
他也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也希望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夠得到同等價值的回報。
然而,在這個充滿挑戰與變數的醫學領域里,他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拾起繪畫,發現商機
在日復一日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周舒揚面對著勉強能夠維持生計的薪資,內心充滿了迷茫與掙扎。
然而,回望自己多年學醫的艱辛歷程。
他壓根不敢輕言放棄,辭職的念頭更是從未敢真正萌生。
于是,他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努力前行,心中不斷為自己加油打氣。
堅信只要能夠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未來的日子定將充滿陽光與希望。
正是憑借著這樣一種堅韌不拔的心態,周舒揚在醫學的道路上堅持了整整十年。
從最初那個青澀懵懂、對醫學世界,充滿好奇的小白醫生。
逐漸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醫師。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十年的辛勤付出與不懈努力,所換來的僅僅是工資小幅的增長。
一個月的收入仍舊只有區區幾千塊錢,遠遠未能達到他內心的期望。
為了排解心中那份付出與回報,嚴重失衡的苦悶與失落。
周舒揚不得不尋找一些其他的方式,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每當心情低落、煩躁不安的時候,他就會拿起畫筆,沉浸在那五彩斑斕的世界之中。
通過畫畫這一愛好,來撫慰自己那顆受傷的心靈。
其實,周舒揚從小并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醫生。
在他的童年時光里,最喜歡的就是拿起畫筆在紙上自由地揮灑,創作出一幅幅充滿想象力的畫作。
而且,他在繪畫方面極具天賦。
即便沒有接受過專業老師的指導,筆下的畫作卻總是栩栩如生、令人贊嘆。
即便是只見過幾次的東西,他也能憑借著驚人的記憶力,將其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在學醫之前,周舒揚對各種類型的畫作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總是樂此不疲地嘗試著,各種風格和題材的創作。
然而,自從踏上醫學這條道路之后,他畫得最多的便是那些生動形象的醫學插畫了。
在讀研期間,周舒揚就曾幫助一位師兄為他的學術論文繪制插圖。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驚訝地發現,原來很多學術論文上的精美插圖,竟然都是人為手繪而成的。
這個發現如同一道閃電般劃過了他的腦海,讓他不禁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自己能不能依靠這項繪畫技能,賺取一些讀研期間的生活費用呢?
想到這里,周舒揚立刻付諸行動。
他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發現即便是那些由專家撰寫的學術論文,其中的配圖也并非盡善盡美。
有些配圖只是簡單地勾勒出了物體的外形,根本無法達到圖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
周舒揚敏銳地意識到,屬于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
如果自己能夠對醫學插畫進行規范化、專業化的創作,那么無疑將大大提升文章的整體美觀度和可讀性。
于是,他便開始花費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去留意和搜集與醫學插畫有關的各種信息。
果然不出所料,他很快就發現有很多人都在為尋找高質量的文章配圖而苦惱不已。
甚至有人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整體質量,不惜花費重金來求購精美的插圖。
辭職轉行,年入千萬
經過深思熟慮,周舒揚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辭職轉行的道路。
他決心全身心投入到,為文章繪制插畫的事業中。
周舒揚之所以能有如此堅定的決心,還要追溯到2017年。
那一年,他創作的一幅心臟插畫在網絡上引發了極大的轟動,甚至被人民日報所報道。
這一成就如同一劑強心針,極大地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讓他堅信自己能夠在,插畫領域闖出一番天地。
這次的成功出圈,也讓周舒揚的插畫作品價格水漲船高。
一幅作品在市場上甚至能達到幾千元,這相當于他半個月的工資。
這樣的收益無疑為他辭職轉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辭職后,周舒揚并沒有急于單打獨斗。
而是找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共同創建了醫學插畫培訓班。
他不僅僅滿足于自己畫插畫,更希望將這份熱愛和才能傳遞給更多的人,共同推動插畫行業的發展。
首期培訓班就收到了70多名學徒的報名,這大大超出了周舒揚的預料。
他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看好這個行業,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通過私信向周舒揚表達想學插畫的心愿。
這讓他深感責任重大,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培訓和創作中。
成立工作室后,周舒揚的業務范圍也逐漸擴大。
他不僅僅局限于繪制醫學插畫,科普類、娛樂類、體育類等各種類型的插畫他都來者不拒。
2019年,周舒揚承接了一個頭部互聯網公司的訂單,需要繪制1500張科普插畫。
他帶領幾十名學員一起熬夜加班,最終超額完成了任務。
這次合作不僅讓他的名聲在圈內更加響亮,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靠著培訓班和各種訂單,周舒揚在辭職后的半年內就賺了100萬。
短短幾年間,他的收入更是達到了上千萬的級別。
僅在2021年,他的公司營收就已經高達2000萬。
到了2022年,周舒揚更是正式創建了一個涵蓋數萬張科普圖片與視頻的平臺,成為了該行業的佼佼者。
如今,周舒揚的公司蒸蒸日上,他也賺得了豐厚的財富。
然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當他回想起自己曾經作為一名醫生時。
一臺手術只有4塊錢的微薄收入,或許也會不禁露出一絲微笑。
那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和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