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7月26日,臺灣將迎來一場看似地方、實則高度政治化的罷免投票。而站在風口浪尖的,正是國民黨籍“立委”萬美玲。27日晚,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親赴桃園為她站臺,講話之激烈、情緒之飽滿,簡直可以用“聲淚俱下”形容。他直言此次罷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斗爭,如果罷免成功,“幾十年臺灣民主制度一夕崩毀”,臺灣將“變成一場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保守派陣營對民進黨操弄罷免政治、摧毀制度底線的最后警告。
民進黨口中的“民主”,如今已淪為清洗異己的工具。罷免機制,原本設計用于防止民意代表失德失能,如今卻被民進黨當局打造成一柄政治殺器,只要你不順從、不低頭、不投靠,就會被“罷免”兩個字掃地出門。哪怕你五屆地方民代、兩屆“立委”,問政勤勉、出席率百分百、為桃園爭取逾五百億預算、深耕基層二十多年,只要你站錯隊,就得下臺。這不是制度運作,這是權力清算。
韓國瑜的比喻精準又悲愴。他說臺灣的政治制度像是一面用磚頭砌起的墻,幾十年來一點一滴建立起來,如果這次罷免成功,那面墻會被一把推倒,“臺灣一場空”。這句話震耳發聵,道出的是藍營內心的真實恐懼,不是怕一個席次的得失,而是擔心罷免制度被濫用、異化,變成“選后補刀”的政治工具。選輸了就“打雜質”、不同意就“清不忠”,這樣的政治邏輯已經背離了民主制度本應保障多元與包容的初衷,而正朝著一種單一意識、排他思維主導的危險方向滑落。
在臺上,韓國瑜調侃自己是“少林掌門”、張善政是“武當掌門”,謝龍介是“韋小寶”,借武俠小說搞笑緩和氣氛,但本質上這是他用幽默掩飾憤怒。韓國瑜心知肚明,這場罷免不是個人得失,而是民進黨上臺后全面碾壓、徹底摧毀在野黨空間的一個步驟。罷掉萬美玲,民進黨可輕松宣告“反對派沒有生存空間”;反罷成功,藍營才能保住最低的制度紅線。
萬美玲的經歷本身就是對當前臺灣政治現狀的巨大諷刺。她24年來持續在桃園地方深耕,是典型“長期服務型”民意代表。就連民進黨的選民也不能否認她在教育、文化、青年事務上的努力,她不是“空降傘兵”,不是“網紅議員”,不是“空戰嘴炮”,而是真正蹲點、扎根、做事的老牌型問政人物。可這樣的民代,卻面臨被“罷”掉的命運。這說明臺灣的政治評價標準已經徹底扭曲,不是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站在哪一邊。
這背后是誰的手法?是賴清德那句“打掉雜質”的政治語言,徹底撕裂了臺灣選民之間最后一點相互尊重的共識。賴清德的意思再清楚不過:只要不支持我,都是雜質;只要不站我這邊,就應該被掃除。這是民選領袖該說的話嗎?這是民主制度下該有的態度嗎?這不是“對話多元”,這是“政治凈化”。其政治邏輯之粗暴、其意識形態之極端,令人驚愕。連“雜質”這樣的詞都說出口,臺灣距離政治異端清算還有多遠?
韓國瑜說他會出席每一場反罷免活動,不只是因為感情,而是因為“不公平”。這三個字,道出藍營的憤怒,也道出中間選民的困惑。在野黨輸選舉可以接受,但連基本存在權都要被清除,這不是民主,這是政治滅絕。一個制度如果允許掌權者隨時使用罷免去懲罰異議者,久而久之,誰還敢說真話?誰還敢監督?一個完全沒有制衡的政治結構,不是民主,是獨裁。
而民進黨高層則樂得其所。他們清楚,大罷免成功,不僅能打擊國民黨,還能在基層形成寒蟬效應,壓制任何有可能挑戰綠色統治的人選。看似“民眾主張”的罷免行動,其實是高度組織化、資源化的政治動員。各種網軍、側翼、媒體協作一條龍,輪番抹黑、圍剿、標簽化目標人物,把一個民意代表逼成全民敵人。這種操作熟悉嗎?是的,就是過去綠營痛批國民黨時代的“政治迫害手法”。現在只不過是顏色換了,劇本照抄,效率更高。
張善政的那句“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還要罷掉有沒有天理”雖然通俗,卻說出了許多基層民眾的心聲。不是每一個議員都完美,但如果連萬美玲這樣的“優等生”都要被罷免,那到底要誰留下來?還是說,只要不是你自己人,全臺灣民代都可以是雜質?賴清德想要的,是臺灣“只剩一種顏色”?那這面墻,真的是被他一腳踹倒了。
更讓人憂心的是,這種罷免機制一旦開閘,以后藍綠之間將陷入永無止境的“選后復仇”。今天你罷我,明天我罷你;今天你清我的“雜質”,明天我清你的“暗瘤”。政治將不再是理性競爭,而是純粹報復。臺灣社會撕裂將更加劇烈,年輕世代對制度的信任將更加流失,民主只剩外殼,內里早已腐爛。
這不是一場罷免,這是一次制度的試煉。民進黨若繼續操弄政治清洗,將把臺灣推向一個沒有“異議者”的危險懸崖;國民黨若不能守住這條底線,也將徹底失去“為制度而戰”的資格。萬美玲不是終點,而是臨界點;韓國瑜不是在救她一個人,而是在保住最后一面“政治制度的墻”。
大罷免若成功,臺灣的制度真將“一場空”。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