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正式公布,引發高教圈廣泛關注。財經類院校向來是眾多學子在擇校時的熱門選擇,此次專業排名的公布,并非簡單的名次之爭,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財經類院校在培養新時代財經精英的實力與突破。為那些在擇校十字路口徘徊的考生和家長,提供了更為直觀、權威的參考依據。
通過對比分析軟科中國財經類大學TOP10專業的戰績,發現“兩財一貿”三大巨頭以10個以上的A+專業遙遙領先;除了傳統認知中的“五大財校”之外,僅有東北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擠進A+俱樂部。更值得玩味的是,東北財大和浙商大各自還手握一個“全國第一”的王牌專業,成為榜單中的最大黑馬。
數據來源:軟科
尤其是浙江工商大學,背靠東部沿海經濟大省,所在的杭州又是出了名的全國數字經濟高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長期處于財經學子的熱門選擇。近年來該校火力全開,在不少權威榜單里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在最新ESI學科數據,浙商大已憑借7個全球前1%學科的數量,躍居全國財經類高校榜首,為關注其發展的考生和家長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排名突圍,浙商大憑什么?
細看此次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浙商大的表現可謂驚艷,57個專業上榜;應用統計學、財務管理、慈善管理3個專業獲評A+,數量并列浙江省屬高校第三名;8個專業位列全國前十,21個專業位列全國前20,17個專業排名全省第一,充分彰顯該校專業的廣度與精度。
慈善管理 全國第1
應用統計學 全國第3,僅次于人大、北大
審計學 全國第5,財經類高校第四,浙江高校第一
國際商務 全國第6,財經類高校第四,浙江高校第一
酒店管理 全國第7,財經類高校第二,浙江高校第一
經濟統計學 全國第7,財經類高校第五,浙江高校第一
食品質量與安全 全國第8,財經類高校第二,浙江高校第一
投資學 全國第10,財經類高校第十,浙江高校第一
財務管理 全國第13,財經類高校第五,浙江高校第二
以浙商大全國第一的專業——慈善管理為例,這是近年來才被大眾所熟知的一門新興專業,2022年教育部將其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標志著我國慈善管理本科人才培養開啟新的紀元,而浙商大便是首批設立此專業的高校之一。依托自身在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統計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整合校內外相關資源,浙商大還建立了全國首家培養國民教育系列本、碩、博慈善管理人才的學院——英賢慈善學院。今年,浙商大慈善管理專業迎來首屆碩士畢業生,學生們還未畢業便被用人單位瘋搶,足見該校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認可度。
圖源:軟科
都說學科與專業的實力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兩大核心指標,作為我國最早創辦的商業專門學校之一,浙江工商大學顯然不遑多讓,現已形成了經管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
統計學入選浙江省登峰學科建設名單,工商管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入選省優勢特色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上榜世界一流學科全球第15位。專業建設方面,浙商大已有“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4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占該校招生專業的80%以上。
多點開花、高峰凸顯的學科生態,成為浙商大一次次按下發展“加速鍵”的底氣。
財經“金飯碗”將被AI替代?
近年來,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以及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賦能,財經院校和高校里的財經類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時間,受“財經下行”言論影響,使得部分考生和家長在擇校、擇專業時開始對財經領域持觀望態度。
圖源:浙江工商大學
殊不知,財經領域早已悄然發生深刻變革,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大數據財務分析等新興領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對既懂財經知識又掌握前沿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長。《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與教育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未來5年,預計每年對金融科技人才需求量約為20萬,總需求超過100萬。
在眾多院校還在思索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時,浙商大已率先啟動“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將AI基因注入商科教育鏈條。
圖源:浙江工商大學
該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為浙江高校首創,通過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打造未來大學的新要素。一方面,以“數字+”“AI+”為引擎,完善專業學科建設,推出涵蓋公共基礎課、應用通識課、高階技術課、融合創新課在內的“BAT-X”人工智能課程群;另一方面,該校注重“人文+”“藝術+”,成立金收獲寫作中心,邀請名家授課,堅持“經管為主、工商融合、多科交叉、協調發展”人才培養理念,大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情懷、專業素養的創新型卓越人才。
錨定數智管理人才培養新坐標,浙商大打造了具有浙江本科鮮明特色和全國引領性的工商管理(數字管理拔尖人才創新班);針對數字經濟發展對跨領域綜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設立國內首個“市場營銷-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項目;此外還有經濟統計學(拔尖人才創新班)、經濟學(拔尖人才創新班)、旅游管理(數字文旅創新班)、投資學(資產管理創新班)等,匯聚全校優質資源,為培養人工智能時代所需的拔尖創新人才注入強勁動能。
2025年6月,以浙商大為主導,聯合浙江大學等學校,以及阿里巴巴、中國知網、稅友軟件、金蝶軟件等頭部企業、行業公司共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專用大模型——“商學智腦”(BizBrain-GEST)發布,為深化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浙商大答卷。
圖源:浙江工商大學
站在時代變革的前沿,浙商大憑借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精準洞察到數字化變革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和巨大機遇,積極探索并實踐著適應新時代需求的財經教育模式。
未來已來,新時代的新機遇
而今,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經濟格局,浙江作為中國數字經濟高地,率先構建起“數據要素+算力基建+場景應用”的全鏈條生態,杭州更以“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定位,成為技術融合與產業創新的試驗場。立足于此,浙商大畢業生迅速融入這片充滿機遇的數字藍海。
圖源:浙江工商大學
從該校畢業生的就業數據來看,這幾年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能達到95%左右,與一些985院校相比也毫不遜色。
在金融財經領域,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眾多知名金融機構,紛紛向該校畢業生拋出橄欖枝;跳脫財經范疇,該校學生就業面向同樣多元,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電信、吉利控股集團、中國中鐵等世界500強企業也對浙商大學子青睞有加。
不僅如此,如今千軍萬馬競相追逐的“鐵飯碗”——考公考編賽道,浙商大畢業生的表現同樣出色:
2024年浙江省縣鄉機關選調生中,該校畢業生上岸53人,占全省錄用人數的8.82%,總人數位居全省第2;
2025年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2025年度第一批擬錄用公務員名單里,浙商大上岸47人,總人數位居全國第2;
從畢業生就業數據所呈現出的良好態勢中,我們不難看出浙商大的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而隨著該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的推進,相信未來畢業生們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縱使當下高等教育群雄逐鹿,浙商大依舊野心勃勃,在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科研平臺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據三方媒體分析,浙商大的“三大一基”(重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和一級學科博士點)全部就位,一場向著更高目標的奮進之旅已然開啟。
圖源:浙江工商大學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財經院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相互交織。只有敢于變革、以變應變,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競爭賽道脫穎而出。面對新興技術帶來的賦能效應,以及財經產業升級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浙江工商大學不失為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