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6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荷蘭出席北約峰會后表示,美國與伊朗下周將舉行會談,討論潛在核協議,可緊接著他話鋒一轉,警告稱“以伊沖突‘也許很快’會再次爆發” 。這一消息瞬間撥動了國際局勢敏感的神經,而就在同一天,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現身中國青島,參加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期間還向中方提出了一個特殊請求。這兩件事湊在一塊兒,讓原本就復雜的中東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哈梅內伊(資料圖)
先來說說特朗普的表態。他說美伊要會談,目標是確保伊朗承諾不獲取核武器,可又說以伊沖突可能很快再爆發,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其實,特朗普這招叫“胡蘿卜加大棒”。他一方面拋出談判的橄欖枝,暗示可能放松對伊朗石油制裁,幫伊朗重建經濟,引誘伊朗坐下來談;另一方面,用沖突再爆發的威脅,給伊朗施壓,想在談判桌上拿到更多好處。從特朗普上任以來對伊朗的政策來看,一會兒極限施壓,一會兒又示好,反復無常。這次也不例外,他這么做,就是想在伊朗核問題上,讓伊朗徹底放棄核計劃,可伊朗能輕易就范嗎?
伊朗這邊,態度也很堅決。伊朗議會在25日通過法案,決定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除非伊朗核設施安全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得到保障。要知道,伊朗早就明確表示,會持續進行核研究。這就和美國、以色列產生了尖銳矛盾,美國和以色列一直強調,絕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現在伊朗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未來其核研究進展沒了國際監管,美國和以色列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再看以伊沖突的根源,那可是盤根錯節。以色列人多地少,一直有擴張需求,加沙問題也沒解決,背后還有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不斷對以色列發起襲擊。伊朗呢,作為中東地區大國,有自己的戰略訴求,核計劃是其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手段。這次以伊沖突雖然暫時停火了,但這些根本矛盾一個都沒解決,雙方只是打累了,停下來喘口氣而已。就像特朗普說的,沖突隨時可能再次爆發。
特朗普(資料圖)
在這種緊張局勢下,伊朗防長來到中國,就顯得別有深意了。6月25日,阿齊茲·納西爾扎德率團抵達青島,參加上合組織防長會議。要知道,伊朗剛經歷戰火,國內百廢待興,高層軍官也有損失,按道理說,防長應該留在國內主持大局,可他卻來到了中國。這一舉動,首先體現了伊朗對內部穩定有信心,即便遭受襲擊,軍事部門依舊能正常運轉。其次,也表明伊朗對上合組織高度重視,想借助上合組織這個平臺,獲得更多國際支持。
對于伊朗的請求,中國很難拒絕。中國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反對外部干涉,在國際事務中主持公道。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更何況伊朗是中國友好國家,也是上合組織成員國。而且,中國在中東地區事務中,一直發揮著建設性作用。之前,正是在中國斡旋下,伊朗與沙特這對宿敵實現和解,加沙14個派別也達成一致立場。這些成功案例,讓伊朗看到了中國的影響力和公正性。
從伊朗自身情況來看,眼下也面臨不少挑戰。在內部,伊朗必須下大力氣整治間諜問題。近段時間,伊朗國家安全機構逮捕了700名涉嫌與摩薩德有關系的間諜,還繳獲1萬架無人機。國內被敵國滲透成這樣,不僅軍事機密容易泄露,國家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所以,清理內部間諜,是伊朗當務之急。
哈梅內伊(資料圖)
在這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中國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外交上,中國可以繼續呼吁以伊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經濟上,伊朗戰后重建需求大,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經驗豐富、技術先進,可以在符合國際規則和雙方意愿的前提下,參與伊朗重建,助力其經濟恢復,為地區穩定奠定基礎。
總的來說,以伊沖突再次爆發風險高懸,伊朗向中國提出請求,既是對中國的信任,也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契機。中國一直是和平的倡導者和維護者,在這次事件中,必然會秉持公正立場,為緩和中東緊張局勢貢獻力量。但最終,以伊沖突的解決,還需要雙方放下成見,通過平等對話,找到共同利益點,實現真正的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