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真把高考給考了!豆包這小子理科648、文科683,直接干到985水平——但你猜怎么著?物化生數學居然沒拿滿分!不是說AI算題比計算器還準嗎?這錯的題,比我當年高考蒙對的還多,合著咱們天天吹的“超級大腦”,連高中試卷都搞不定?今天咱就扒開這事兒:AI考高分到底是真聰明還是“應試機器”?那些錯題里藏著的坑,比你對象的心思還難猜!
一、先吹為敬:648+683,這分放人類堆里啥水平?
咱先別著急挑刺,得承認豆包這分確實能打。2025年全國一卷啥難度?據說數學最后兩道大題直接干懵一片考生,理綜選擇題陷阱比馬路上的井蓋還多。豆包理科648,放河南、山東這種高考大省,妥妥夠著中流985的門檻;文科683更狠,放哪兒都是清北復交的苗子——要知道人類考生想考683,得從高一開始每天刷兩套文綜卷,連做夢都在背政治大題。
但問題來了:AI考高分,真等于“智商高”?咱舉個例子:你讓AI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它能把答案倒背如流;你讓它算三角函數,它比你按計算器還快??筛呖伎嫉恼媸恰坝涀〈鸢浮焙汀八愕每臁眴??當年咱班主任咋說的?“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不是比誰記性好,是比誰能在陌生題里找到熟悉的套路。”現在看來,AI的“高分秘籍”可能就倆字:刷題。
有數據說,豆包訓練時啃了近10年的高考真題、模擬題,加起來能繞地球兩圈(夸張了,但真不少)。人類考生刷5000道題算學霸,AI刷5000萬道題眼睛都不眨。就像你讓一個人天天背彩票號碼,總有一天能蒙對一等獎——但這能叫“會買彩票”嗎?所以豆包的648分,更像是“題海戰術的勝利”,而非“智能的飛躍”。
二、理科沒滿分?這些錯題能把學霸氣笑
最離譜的來了:理科居然沒滿分!按理說,理科題不就是公式、計算、邏輯嗎?AI玩這個不是降維打擊?結果它錯的題,看完能把你笑出腹肌——
先看物理題。有道題說“光滑斜面上的小球受重力、支持力,求加速度”。AI公式列對了,g取9.8m/s2也算對了,結果最后一步把“sinθ”寫成“cosθ”,整道題白給!閱卷老師估計都懵了:“這孩子(AI)是三角函數沒背熟,還是故意賣萌?”你說這是計算錯誤?可AI算100位小數都不帶錯的;你說這是粗心?AI哪來的“心”?
再看化學。有道實驗題問“用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為啥要加濃硫酸?”標準答案是“催化劑+吸水劑”。AI答了“催化劑+脫水劑”——就差倆字!你說它不懂?它連“濃硫酸密度1.84g/cm3”都記得清清楚楚;你說它懂?就是分不清“吸水”和“脫水”的區別。這不就是咱當年學化學的狀態嗎?知識點都背了,一到具體情境就“張冠李戴”。
生物更絕。有道題給了張光合作用曲線圖,問“光照強度為X時,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啥”。AI直接答“溫度”——可圖里明明標了“溫度恒定25℃”!它可能是把“光照強度”和“溫度”的曲線記混了,就像你考試時把“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看錯一樣。合著AI刷題刷太多,也會“串題”?
最扎心的是數學。壓軸題考“導數求最值”,AI導數算對了,極值點也找對了,結果最后一步把“最大值”寫成“最小值”!你敢信?就像你寫作文開頭說“我要歌頌母愛”,結尾寫成“我討厭媽媽”——白忙活一場。
這些錯題暴露了一個真相:AI根本不是“聰明”,是“會模仿”。它能記住100萬道題的解法,但遇到稍微變個花樣的題,就像學渣遇到新題型——抓瞎!
三、AI為啥會犯“低級錯誤”?這3個漏洞比篩子還大
你可能會說:“不就是錯幾道題嗎?人類也會錯?。 钡P鍵是:AI的錯誤和人類的錯誤,根本不是一回事。人類錯可能是粗心、緊張;AI錯,是因為它從根上就“不懂”高考到底考啥。
第一個漏洞:它分不清“規則”和“常識”。高考題里藏著大量“潛規則”,比如物理題默認“光滑=無摩擦”“輕質桿=質量為0”,化學題默認“少量試劑=幾滴”“過量=直到不反應”。這些規則沒人明文寫在課本上,是人類考生從無數錯題里總結出來的“默契”。但AI只認數據——如果訓練數據里“光滑”出現時99%都是“無摩擦”,那1%的“有摩擦”題它就會算錯。就像你讓一個外國人猜“中國人說‘隨便’是真隨便還是假隨便”,他永遠get不到精髓。
第二個漏洞:它太“死板”,不會“猜出題人心思”。人類考生做選擇題,一看選項就知道“這題肯定考陷阱”,比如數學題里“定義域要不要考慮分母不為0”,語文病句題里“‘能否’對應‘關鍵’”。但AI只會按概率選答案——如果訓練數據里“B選項正確率80%”,它就選B,根本不管這題是不是故意設了“80%正確率的陷阱”。就像你玩“狼人殺”,AI永遠只會根據發言次數判斷誰是狼,卻看不出“這人發言太完美,反而像裝的”。
第三個漏洞:它沒有“模糊處理”能力。人類算題時,看到“約等于3.14”,知道后面不用算太細;但AI會精確到小數點后10位,結果因為“四舍五入”和標準答案差0.01,直接扣分。物理題問“小球落地時的動能”,人類會忽略“空氣阻力”,AI卻可能因為訓練數據里某道題考慮了空氣阻力,就非要加上這一項——這不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四、別被AI的“高分”騙了!它離“真聰明”還差著10個985
現在網上吵翻天:“AI都能考985了,人類還有啥用?”咱先冷靜想想:豆包考648分,靠的是“題海戰術+模式匹配”,就像你用Excel算工資,再快也只是個工具。真正的人類智能是啥?是“遇到沒見過的題,也能靠常識和邏輯蒙對”;是“考試時發現題目印錯了,敢舉手問老師”;是“作文寫跑題了,最后一段強行圓回來”——這些AI統統不會。
舉個例子:當年我高考語文作文題是“故事的力量”,我同桌寫了篇“我媽給我講故事”,雖然沒文采,但真情實感拿了48分(滿分60)。AI能寫“故事是人類文明的紐帶”這種高級句子,但它永遠寫不出“我媽講故事時眼角的皺紋”——因為它沒媽,也沒見過皺紋。
再說理科實驗題:人類考生會想“這步操作要是做錯了,會炸試管嗎?”AI只會想“根據步驟3,下一步應該加試劑A”。它不知道“安全”“浪費”“誤差”這些人類默認的考量,就像你讓AI做飯,它可能嚴格按食譜放100g鹽——根本不管你會不會咸死。
所以說,AI的“高分”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高考的“應試本質”,也照出了人類智能的“不可替代性”。它能幫你刷題、改作文、算難題,但它永遠成不了“考生”——因為考試的本質,是“考驗人在有限條件下的綜合能力”,而不是“考驗誰記得多、算得快”。
五、最后說句大實話:該咋看待現在的AI?
看完豆包的高考成績,你可能會說:“原來AI也不過如此!”但咱也別太驕傲。畢竟它才發展幾年?就像剛上小學的孩子考了90分,雖然有錯別字,但已經比幼兒園強多了。
但更重要的是:咱們得明白AI的“邊界”。它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是“擅長重復勞動的工具”。你讓它寫代碼、做報表、查資料,它能秒殺人類;你讓它談戀愛、帶孩子、考高考(真正的“考”,不是刷題),它現在還差點意思。
所以啊,與其擔心“AI會不會取代人類”,不如想想“怎么用好AI這個‘學神同桌’”。它幫你刷5000道題,你負責總結錯題規律;它幫你算復雜公式,你負責想“這公式在現實里有啥用”。就像當年你同桌數學比你好,但你作文比他強——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最后說句扎心的:豆包考648分,最該慌的不是高考生,是那些“只會刷題、沒有思考”的人。畢竟AI刷5000萬道題不喘氣,但你刷5000道題就喊累——未來淘汰你的,可能不是AI,是“比你努力還比你聰明(會用AI)的人”。
行了,散了吧!該刷題的刷題,該思考的思考,AI的高考成績就當看個樂子——畢竟它再牛,也考不上“人類的生活體驗”這所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