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三年前那場讓人揪心的東航空難嗎?2022年3月21日,東航MU5735航班在從昆明飛往廣州的途中,突然從巡航高度快速下降,最終墜毀在廣西梧州的山林里,機上12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
悲劇發生后,大家都在等待一個真相,一個關于事故原因的答案。
可奇怪的是,整整三年過去了,事故原因依舊沒有公開。
最近這事又被推上風口浪尖,原因是一份來自民航局的“神回復”,直接把網友的知情權給堵了回去。
原來,有不少網友放不下這件事,他們在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上提交了公開事故調查進展的申請,期待能知曉更多內情。結果民航局一紙公文甩出來,說這事“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拒絕公開。這理由一出來,大家都懵了,飛機掉下來明明是技術或管理問題,怎么就扯上國家安全了?
網上頓時炸開鍋,有人吐槽:“難道飛機是被外星人擊落的?”更有人翻出歷史案例對比:當年伊春空難8個月就出報告,馬航MH370雖然沒找到黑匣子也持續更新信息,怎么到了東航這兒就成了不能說的秘密?
就在輿論發酵一個多月后,7月1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突然一則重磅消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紹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這消息一傳出,又把“3·21東航空難”拉回了大眾視野。要知道,這場空難就發生在劉紹勇擔任董事長期間。
說起劉紹勇,他在航空業挺大名鼎鼎的,一度被視為東航的大救星。1958年11月出生的他,是河南羅山人,從1978年就投身民航業,是特級飛行員 ,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
2016年12月開始,他成了東航的“掌門人”。在他之前,東航日子并不好過,2008年歸母凈虧損約139.28億元,負債累累 ,都快到資不抵債的地步了。劉紹勇來了之后,雷厲風行,開啟一系列改革。先是和上海航空完成重組,帶著東航走出虧損泥潭,還讓東航成為民航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旗下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A股上市 ,號稱“航空混改第一股”,可以說他給東航帶來了一段“黃金發展期”。
不過,2022年3月21日發生的“3·21東航空難”,讓一切都變了。這場悲劇導致機上人員全部遇難,給無數家庭帶來了滅頂之災,也成了劉紹勇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事故發生幾個月后,劉紹勇就被閃電免職(當時官方說法是“退職不退休”),現在又趕在事故三周年這個節骨眼上官宣落馬,難免讓人將其與這場空難聯系起來。
雖然通報沒提空難半個字,但網友們個個都是福爾摩斯上身,提出的疑惑一個比一個尖銳:
? 事故前東航被曝嚴控維修成本,是否埋下隱患?
? 網傳飛行員存在“績效壓榨”,管理層有無責任?
? 遲遲不公布的調查報告,是不是在等反腐調查收網?
其實東航的問題早有端倪。就在空難前半年,2021年9月東航江蘇公司就發生過機務人員集體“請假”事件,矛頭直指變相降薪;更早還有飛行員反映“飛行小時數造假”。而劉紹勇執掌東航的六年里,公司雖然財報好看了,但員工吐槽“安全文化讓位于KPI”的聲音就沒斷過。
現在回頭看,當年那個把東航從ST邊緣拉回來的改革能手,會不會是用“帶血的利潤”換來了政績?民航圈內人都知道,劉紹勇落馬前已經有多名下屬被查,包括東航旗下一二三航空的副總經理等。這些碎片拼在一起,難免讓人懷疑:MU5735的悲劇,是否揭開了民航系統腐敗的潘多拉魔盒?
三年了,遇難者家屬還在等一個真相,公眾還在等一份交代。官方說“調查非常復雜”,這我們理解;但拿“國家安全”當擋箭牌,反而加劇了信任危機。如今隨著劉紹勇落馬,或許調查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畢竟中紀委出手,查的可不只是飛機為什么掉下來,更要查清楚是誰在拿生命安全做交易。
有航空專家私下透露,國際上空難調查報告拖這么久極其罕見,“通常技術問題兩年足夠,除非涉及人為破壞或系統性管理漏洞”。
現在,既然反腐鐵拳已經砸向東航高層,或許離真相大白那天真的不遠了。只是希望到時候公布的不僅是幾個貪官的下場,更要有杜絕悲劇重演的制度改革。
因為,再光鮮的財報也抵不過132個家庭永遠的傷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