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中天教授的渲染下,袁紹是“漂亮的草包”,性格有極大的缺點,比如外寬內忌、多謀少決。然而,后世人看歷史,總是站在上帝的視角,不免成王敗寇的的大前提。官渡之戰曹操勝了,曹操的優點被無限放大,袁紹敗了缺點也被無限放大。
然而,真實歷史上,袁紹并非真的是草包一個,否則袁紹憑什么能夠成為兼并冀、幽、青、并四州之地,帶甲十萬的北方霸主?今天,我們不論成敗,不談功過是非,來聊聊袁紹早期是如何包裝自己的。
愛士養名,折節下士
紹少為郎,除濮陽長,遭母憂去官。三年禮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服闋,徙居洛陽。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后漢書·袁紹傳》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東漢中后期頂級的世家豪族,他的高祖父袁安曾任司徒,此后袁安之子袁京任司空,袁京次子袁湯官至太尉,袁京就是袁紹的祖父。袁京生有四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袁平、袁成早卒,袁逢、袁隗位列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勢傾天下。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家世,在東漢的政治環境中,袁紹妥妥的中央后備干部。但有一個尷尬的事情,袁紹是庶出,是袁逢與婢女所生之子,所以同父異母的兄弟袁術看不起袁紹,甚至罵他是“婢子所生”、“吾家奴”。
對于自己庶出的“缺陷”,袁紹當然非常清楚,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他刻意為自己制造名聲,包裝自己。兩漢奉行以孝治天下,選官用官的制度也是察舉孝廉,所以袁紹首先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大孝子,為此他不惜服喪六年!
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遭母喪,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廬六年。——《英雄記》
袁成早逝,因此袁逢、袁隗非常疼愛袁紹。袁紹少年為郎,20歲時候任濮陽縣長,有清名。母親去世,袁紹按照禮制服喪三年,服喪完畢,又感覺自己幼年失孤,又追加為父親守喪三年,在墳墓旁邊的草廬中待了六年。由于袁紹生母出身低賤,所以他服喪六年是給嫡父母袁成及其妻子。
還有一個故事可以看出袁紹愛惜名聲。袁紹因為母喪,從濮陽縣令任上離官回家,追隨袁紹的車輛士人特別多,快到汝南郡界的時候,袁紹遣散眾人并說:“我怎么能讓許子劭看見我有這么多隨從的情形呢?”于是自己單車歸家。
許子劭就是許靖,和袁紹同為汝南人,許靖是漢末大名士,喜歡品評人物,他和堂兄許靖所主持的“月旦評”是民間對士人品評打分的風向標。當初曹操為了自己的仕途,也曾逼迫許劭給自己評語,這才有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說法。
喜好游俠,扶危濟困
紹不妄通賓客,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又好游俠,與張孟卓、何伯求、吳子卿、許子遠皆為奔走之友。——《英雄記》
除了為自己塑造一個好形象、好名聲,袁紹還喜好游俠。據《英雄記》記載,袁紹與張邈、何颙、許攸皆為奔走之友。張邈是東漢末年“八廚”之一,“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由此可見,張邈是豪富大家,后來張邈也曾資助曹操起兵,張邈也成為一方諸侯。
何颙,字伯求,也是當時名士,太學郭林宗、賈偉節與之交好。黨錮之禍中,何颙也受到牽連。他曾偷偷潛入洛陽,與袁紹拯救了不少受到牽連的士人。據《后漢書》,經過袁紹、何颙等人的努力“全免者甚眾”。
不論是愛是養名,還是扶危濟困,袁紹其實都是在包裝自己。而且袁紹的所作所為,已經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據《后漢書》當時中常侍趙忠曾對漢靈帝說:“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袁紹叔父袁隗大為吃驚,責備袁紹,但袁紹“終不改”。
正是因為袁紹是庶出,所以袁紹更加刻意給自己營造忠孝、游俠、清名的形象,加上汝南袁氏出身的加持,袁紹達到了“士多附之”的效果,成為東漢末年年輕的士人領袖。靈帝駕崩后何進掌權,袁紹位高權重;董卓禍亂朝廷,袁紹被推舉為關東聯軍盟主,最終成為漢末一度最強大的諸侯。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方詩銘《三國人物散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