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同志已經不再適合領導蘇聯了。”1964年10月13日深夜,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宮的走廊里對同僚低聲說道。這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不僅讓莫斯科的秋意更添肅殺,更讓遠在北京的毛澤東掐滅煙頭,對周恩來說:“該去探探新領導人的底了。”
黑海別墅的棕櫚樹還在晚風中搖曳,赫魯曉夫卻已接到要他立即返回莫斯科的緊急電話。這位曾把皮鞋敲在聯合國講臺上的領導人或許預感到什么,但當他次日抵達克里姆林宮時,等待他的卻是107名中央委員中94人簽署的罷免決議。戲劇性的是,正是他親手提拔的勃列日涅夫,此刻正用公文語調宣讀著“自愿退休”的聲明書。蘇共中央的療養院從此多了一位每天對著菜園子指手畫腳的老園丁,而國際共運的棋局卻因此掀起了新的波瀾。
中南海西花廳的燈光那幾日徹夜未熄。周恩來反復翻閱著克格勃流出的會議紀要,筆尖在“集體領導”四個字上重重畫圈。自1956年赫魯曉夫秘密報告開始,中蘇之間的裂痕就像西伯利亞凍土帶的裂縫,看似平靜實則深不可測。長波電臺事件時鄧小平拍案而起,聯合艦隊風波中彭德懷摔了茶杯,這些往事讓總理明白,莫斯科的新面孔未必意味著新氣象。
11月7日的紅場閱兵式上,勃列日涅夫特意安排中國代表團站在列寧墓觀禮臺右側——這個斯大林時代給“兄弟黨”的固定位置。當T-62坦克方陣轟鳴而過時,周恩來突然轉頭對賀龍低語:“你注意到沒有?新式導彈的數量比去年多了一倍。”這位開國元帥瞇起眼睛,手指在軍裝袖口輕叩兩下,這是他們當年在晉察冀邊區約定的暗號,意為“保持警惕”。
馬利諾夫斯基的挑釁來得猝不及防。宴會廳的水晶吊燈下,這位胸前掛滿勛章的蘇聯國防部長滿身伏特加味道,竟當著東歐各國代表的面嚷嚷:“你們也該換個領導人!”周恩來原本舉著香檳杯的手突然定格,琥珀色液體在杯中劇烈晃動。他盯著對方胸前那枚“蘇聯英雄”金星勛章,一字一頓道:“元帥同志,您的勛章應該掛在心臟上方,而不是掛在嘴上。”整個大廳瞬間鴉雀無聲,保加利亞代表團團長手中的餐叉“當啷”掉在瓷盤上。
米高揚次日送來道歉信時,周恩來正在整理給中央的匯報材料。他讓秘書收下蓋著火漆印的信封,卻始終沒有拆封。“醉話往往藏著真心思。”總理對隨行的喬冠華說,手中的紅藍鉛筆在勃列日涅夫講話稿的“國際主義團結”字樣下劃了道粗線。這句話與三年前赫魯曉夫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的措辭如出一轍。
回國專機穿越西伯利亞寒流時,周恩來在顛簸中寫完了給政治局的報告。當他把“新領導集團將繼續執行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路線”的結論圈出來時,舷窗外恰巧掠過貝加爾湖的冰面。這片曾被《尼布楚條約》反復爭奪的水域,此刻反射著冷冽的月光,像面巨大的鏡子映照著中蘇關系的前路。
歷史總愛開殘酷的玩笑。當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拋出緩和信號時,他面對的已是鄧小平時代的中國。而周恩來當年在克里姆林宮走廊里留下的那句“同志這個詞不能濫用”,直到1991年鐮刀錘子旗降下時,仍在莫斯科某些老外交官的耳畔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