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其實吧,在胖胖看來,酒不是壞東西。
它有點像火。能暖人,也能燒人。
不過,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往往藏在他喝醉之后。
那時候,沒有面具,沒有自控,只剩下內心最原始的沖動。
有人喝醉了話多,有人喝醉了哭,有人抱頭痛哭,有人非得打電話給前任。
但也有人,一喝多就要打人、砸東西、作妖。
這時候你才會發現:很多人不是喝醉了才失控,是他本來就有暴力的種子,只是酒精替他找了個出口。
這不,最近法治進行時就報道了一樁因為一把傘引發的鬧?。?/p>
6月28日,廣州花都一家酒店發生一起惡性傷人事件。
兩名男子借用酒店雨傘時,因拒絕預付50元押金被前臺婉拒。結果其中一名男子情緒突然失控,拿起礦泉水瓶砸向前臺人員頭部。在旁邊有一名同事質問“你干什么打人?”的情況下,對方不但沒有收手,反而直接又砸了第二人,并囂張地說道:“砸你怎么了!”
隨后甚至當場大言不慚地說:“送兩把傘都不肯?你報警就是了!”
據法治進行時報道,兩名受害前臺人員均已入院治療,其中一人頭痛發燒持續不退,另一人起身頭暈,狀況堪憂。而施暴男子目前已被警方行政拘留。
一把傘,押金50塊。
問題不是傘,也不是酒,而是人的心性。
一個人要多目中無人,才會當街砸人頭,然后放話“砸你怎么了”?一個人要多流氓,才會覺得別人不給你送傘是“天理不容”?
很多人習慣把醉酒后的失控行為歸因于酒精,好像只要沾了酒,就一切都可以歸為“不是本意”、“喝多了沒意識”。
但這種邏輯,是站不住腳的。
有些人喝醉了,睡著了;有些人喝醉了,話多點、臉紅點,頂多走路不穩。
可偏偏有些人,酒一進身體,戾氣也跟著飆升,非要打人、摔東西、沖人發火,才算過癮。
這就不是酒的問題。
而是他平常就沒壓住的暴力、怨氣和控制欲,一直藏著,一直等著個出口。
說白了,酒不是他們“變壞”的起點,而是他們“暴露本性”的通道。
這次廣州的事件中,打人的男的根本不是臨時起意。
你看他一開始用礦泉水瓶砸人,別人問一句“干嘛打人”,他非但不收手,還再砸第二個,并且囂張說“打你怎么了”,這不是“喝多了”的失控,這是“我想砸,我不怕后果”。
他的邏輯非常清楚:你不給我傘,我打你。你反駁我,我再打你。
他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可能覺得你不會反抗,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
前臺說得很清楚:收押金,是因為傘是酒店物品,借出后遺失由前臺個人承擔。
這話已經很客氣、很人道了,押金又不是不能退。
但問題是,我們現在的服務行業,常常被逼到一個尷尬的角落:既要講規則,又不能得罪人。
有些客人不講理,以為是“被服務者”就把自己當成大爺,其實這不是一種互相尊重的做法。
退一步講,就算是雨大,就算是住了很多天,那又如何?規矩就是規矩,你可以協商,但不能威脅,更不能動手。
問題就在這,很多人現在連“協商”都不會了,動不動就上升到對抗、羞辱、攻擊。
他們覺得“我掏了錢,我是上帝”??勺鳛橄M者,是要有基本的教養和尊重的。
再扯扯另一點:
什么“酒桌文化”“喝酒才能談生意”、“一醉解千愁”……表面上是交際工具,實際上是一種很原始的壓力釋放方式。
它能讓你短暫“做回自己”,但也可能讓你暴露出那份原本你拼命掩蓋的暴力人格。
而一旦社會對這種行為“理解”,甚至淡化處理,受傷的只會是更多無辜的人。
這次事件中,兩個前臺員工,明明守規矩,最后卻一個住院頭暈、一個高燒不退。
而那個打人的人,被拘留了,這是一件好事。
一個人,不是看他清醒時怎么表現,而是看他在邊緣狀態下,是不是還保有人性。
人性的底線,不是你在正常狀態下講理的時候,而是你在發瘋、在憤怒、在喝醉之后,是否還不去傷害別人。
暴力不是偶然,而是積蓄已久的選擇。
酒,不是替罪羊。
暴力,沒有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