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如同疾馳的列車,承載著消費升級與工業化的雙重使命。
但當新車銷售的狂歡逐漸退潮,一個隱蔽卻洶涌的暗流正在浮現,未來十年,我國或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汽車報廢高峰。
業內專家直言:三大因素交織,正將這場退役潮推向不可逆轉的軌道。
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國汽車報廢量或將突破千萬級關口
看下歷史,中國汽車市場在2009年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車銷售市場。此后十余年,年均銷量穩居2000萬輛以上,私家車保有量從2010年的0.78億輛飆升至2024年的3.6億輛,堪稱車輪上的黃金時代。
而根據《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普通家用車使用年限雖無強制限制,但行駛里程超60萬公里或年檢不合格即面臨淘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以平均車齡12-15年計算,2023-2035年間,每年報廢機動車數量將從500萬輛激增至1200萬輛,2030年前后或迎來“報廢洪峰”,這一數字相當于德國全年新車銷量的3倍,足以填滿10個鳥巢體育場!
如此巨大的汽車報廢潮主要是由以下三個原因引爆。
第一是政策倒逼,環保鐵拳催退老舊車
國六B排放標準全面落地后,北上廣深等城市已對國三以下車輛實施限行。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一輛國三柴油貨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50輛國六新車。在嚴苛的碳中和目標下,高排放老舊車淘汰已無退路。
第二是存量周期,第一批國民神車必將集體退役
2008-2015年購置稅減免政策刺激下的首波私家車,如今正值退役窗口期。以經典車型大眾捷達、五菱宏光為例,其零部件老化率超40%,維修成本甚至超過殘值。這些車就像當年的嬰兒潮一代,如今集體步入晚年。
第三是技術迭代,新能源車將加速淘汰賽。隨著電池成本下降,2024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突破40%。智能駕駛,超充技術的普及,讓傳統燃油車殘值率斷崖式下跌。
一位特斯拉車主直言:我的舊燃油車二手價還不夠換一塊新電池,不如直接報廢。
報廢潮的出現,也必然會引來社會爭議。
環保派:早該淘汰這些移動毒氣罐!藍天白云比懷舊更重要。
懷舊黨:我的第一輛桑塔納陪我從北漂到安家,如今只能當廢鐵賣。
務實派:報廢補貼才5000元,換新車還得貼十幾萬,不如再撐兩年。
但不管爭議如何,這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未來我們只能通過加大對汽車報廢產業的監管,讓這些報廢汽車能平安回流到生產建設的各個方面中。
好在現在已有不少專家看到了這個場面,并提出了不少好的方案。
政策端上,可提高報廢補貼標準,嚴打非法拆解,建立全生命周期追蹤系統;
產業端上,可推動電池梯次利用、鋼材再生技術,讓每輛車退役不退場。
我相信這場報廢潮對國家未來發展是很有幫助的,把落后的汽車淘汰出去,讓消費者買到更好,更符合環保要求的新車。
畢竟汽車就像是人體,新陳代謝是健康的前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