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戰斗機,自然是美俄產品桃李滿天下。除了美國之外,俄羅斯的空軍力量還是多年的世界第二,當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準確的說,俄羅斯應該排在第三。俄羅斯目前主力戰機還是側衛家族,當然中國也是裝備很多側衛家族的分支戰機,目前都在大量使用,那么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俄之間的側衛系列戰機誰更多?
上世紀80年代,蘇聯發展了蘇27戰機,也就是稱之為側衛,隨后俄羅斯也在后續的機型進行不斷的演變,與米格家族共同構成了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戰機系列。我國空軍在1992年,首次引進蘇27戰機,并且在后續也衍生了一些其他型號。
最初,我國一共進口了76架蘇27SK和蘇27UBK戰機,其中蘇27UBK是雙座型號。隨著蘇27系列戰機在我國空軍扎根發芽,表現出了出色優勢,那時候面對美日韓數百架的F15和F16戰機,蘇27也算是頂梁柱了。
我國急需對地對海任務的新機型,隨后進口的蘇30MKK和蘇30MK2戰機,一共是100架。蘇30屬于蘇27的雙座改進型,加強了對地對海作戰能力。隨后我國空軍又進口了24架蘇35戰機,這200架蘇系戰機,就是原裝從俄羅斯進口的。
除了200架的俄制原版戰機之外,我國還一步步發展了數量龐大、性能先進的國產側衛家族,90年代末期,經過3年時間的艱苦談判,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SK戰機的生產線。由俄羅斯提供關鍵零部件和發動機,我國開始自己生產蘇27SK戰機。1998年,國產的蘇27SK下線,也就是殲11A戰機,開啟了我國的國產側衛家族之路。
殲11A戰機的性能接近俄制蘇27SK戰機,但是也沒提升多少,生產105架之后,就停止了,隨后就發展了殲11B型。殲-11B戰機對航電和雷達都做了改進,相比之前的蘇27SK戰機有了很大提升,先后列裝海軍和空軍,一共裝備了300多架。
更重要的一點,殲11B戰機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我國以殲11B戰機為基礎,進一步發展,先后推出了殲15、殲16兩個系列的戰機。又先后推出了殲15T、殲15D電子戰機。以及殲16D電子戰機等等。其中殲15T,殲15D,殲16D已經亮相了珠海航展。
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加上原裝進口的俄制飛機,我們的側衛系列戰機已經超過了1100架,已經是世界上側衛系列戰機最多的國家了,衍生型號也最多。然而,俄羅斯側衛家族也是快速發展,畢竟最先進的型號是自己用。俄羅斯空天軍,大概有:30余架蘇57隱身戰機、140余架蘇34戰斗轟炸機、100余架蘇35戰機、120余架蘇30SM戰機,以及100多架的蘇27戰機。當然還要減去在俄烏沖突中,俄軍戰損的飛機,總計就400架的水平。
俄羅斯其實側衛戰機發展是非常有前途的,俄羅斯此前還發展了機動性第一的蘇37戰機,但是由于經濟的問題,俄羅斯發展新型戰機數量不高。就拿蘇35戰機來說,100來架的水平,確實是低了。蘇34戰斗轟炸機也是100來架,太少了,完全不夠用,一旦有戰損,就非常被動。
反觀我國的側衛家族,經過不斷的發展,從空軍到海軍,裝備的型號全面,技術全面,可謂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徒弟超越了師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