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巴基斯坦北瓦濟里斯坦的米爾阿里市場本該是煙火氣十足的。菜攤前阿婆挑揀著青椒,穿藍校服的孩子攥著零錢買烤餅,巡邏士兵的軍靴踩過石板路——但一聲巨響突然炸碎了這一切。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自殺式汽車炸彈像個魔鬼,瞬間卷走16條人命,其中10個是正在執勤的士兵,6個是孩子。
更狠的是,當拆彈小組趕到時,第二波襲擊又來了:汽車炸彈先炸癱裝甲車,接著機槍子彈像雨點一樣掃過來,29個平民倒在血泊里,市場轉眼成了廢墟。
這不是偶然的悲劇。2025年才過半年,巴塔已經發動了37起襲擊,比去年整整多了一倍還多。他們像算好了似的,專門挑拆彈時下手,就是想把反恐力量“一鍋端”。更讓人發毛的是,襲擊剛結束,他們就在網上放出血腥視頻,叫囂著“讓政府為清剿付出代價”,那語氣狠得像淬了毒。
現在的巴塔,壞得更精明了。以前可能就是硬沖硬打,現在學“游擊戰術”了:他們分成小股躲進邊境村子,讓婦女兒童走在前面當“擋箭牌”,用加密軟件偷偷聯絡搞襲擊。北瓦濟里斯坦這片挨著阿富汗的山區,現在成了恐怖主義的“老巢”,當地老百姓每天出門都提心吊膽,生怕踩上炸彈,或者突然聽到槍響。
為啥他們越來越囂張?背后有人“遞刀子”。聯合國查出來,巴塔在阿富汗的庫納爾省、楠格哈爾省有訓練營,當地塔利班不僅讓他們躲在那兒,每個月還給他們4.3萬美元“經費”。更離譜的是,美軍當年倉促撤走時留下的武器庫,成了他們的“武器庫”——光2024年,巴基斯坦軍方就繳獲了3000多件美制武器,從步槍到火箭筒啥都有。
這些槍最后打誰?全是無辜的平民。他們還靠販毒、綁架撈錢,一年能賺2億美元,拿這些錢買通邊境官員,甚至買軍隊的情報,形成了一個“恐怖循環”,越打越難打。
爆炸發生后兩小時,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的聲明就出來了:“全力救人,徹查真相,保護中國公民!”這可不是說客套話,而是真刀真槍的行動。使館馬上啟動了應急機制,“平安巴基斯坦”APP唰唰給中國公民發安全預警,生怕誰沒看到。
其實中巴聯手反恐早就有“組合拳”了。2024年簽的《聯合反恐行動計劃》可不是白紙一張:兩國建了跨境情報共享中心,衛星盯著、線人看著,去年就識破了12起針對中資項目的襲擊。
中國幫著建的智能監控系統更厲害,往北瓦濟里斯坦一裝,熱成像技術能看穿恐怖分子的偽裝,藏在草叢里都能被發現。這次襲擊后,中國紅十字會的醫療隊連夜帶著急救包就去了,一邊救人一邊建醫院——你用炸彈搞破壞,我就用醫療和發展“反擊”,這招才是釜底抽薪。
有人可能問:這是巴基斯坦的事,中國為啥這么上心?因為中巴經濟走廊就從這片危險地帶穿過啊!瓜達爾港到喀什的油氣管線,是咱們的能源“大動脈”,2萬名中國建設者在那兒干活,他們的安全牽動著14億人的心。之前有人說“要不跟恐怖組織談談吧”,中國外交部直接亮明態度:“恐怖分子是全人類的公敵,沒得談!”在瓦罕走廊中國段,邊防戰士和當地護邊員眼睛尖得很,陌生人出現半小時內準被盯上,75年沒出過一起涉恐案子,這就是中國的底線。
現在去米爾阿里市場,還能看到巴基斯坦士兵在瓦礫堆里撿東西,前幾天他們剛找出一只兒童涼鞋,鞋底還沾著泥土。
恐怖分子以為炸掉市場就能嚇住人,但他們錯了。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重機還在開伯爾山口轟隆隆地干活,中國援建的學校里,孩子們又響起了讀書聲。
這就像一場較量:你用暴力制造恐懼,我用建設和希望對抗。巴基斯坦2.2億人、中國14億人,大家守著一個信念:可以被炸掉的是建筑,但炸不掉的是對和平的渴望。這才是對恐怖主義最狠的“審判”——你越破壞,我越要活得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