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博物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滿足更多群眾需求?最近,江蘇無錫錫劇博物館吸引了很多游客。周末的午后,來一杯清茶、聽幾段戲文,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帷幕拉開,小小戲臺傳出婉轉曲調。在江蘇無錫市錫劇博物館,一場名為“錫韻流芳”的錫劇專場演出打破了博物館的安靜。
在無錫錫劇博物館,里面展陳的文物都是跟錫劇有關。如何讓游客們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錫劇博物館想到了在博物館里演出戲劇的方式,讓博物館的錫劇展陳鮮活了起來。
在周末的錫劇博物館,觀眾們不僅可以觀看演出,還能上臺與演員互動。在錫劇博物館里,青年演員的水袖翩躚與玻璃展柜中的精美戲服,勾勒出一幅傳統文化創新傳承的生動圖景。
這種“博物館+戲劇”的融合模式,正以沉浸式體驗打破文化傳播的壁壘,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 一方戲臺 讓歷史“動”起來
在浙江杭州,一些博物館打破傳統的展陳設計,將戲劇舞臺融入文博空間,不僅讓文物“活”起來,更讓歷史“動”起來。
木版水印、篆刻、錫雕……這些非遺體驗是不是讓你眼花繚亂?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游客不僅可以上手,還可以戴上鳳冠一秒入戲。
在館內的傳統戲劇廳,精工復刻的傳統戲臺與戲曲展陳構成沉浸式的演藝新空間。每周,越劇、昆曲等不同劇種的經典選段在此輪番上演,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欣賞。
除了在臺前聽戲,走近這座戲臺還能近距離欣賞傳統建筑工藝之美。它主要以清代浙東地區的戲臺為原型,頂部還設有螺旋繁復的“雞籠頂”藻井,能使演員的唱腔在其中回旋,聽起來更加洪亮悅耳。
自2023年開館至今,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共有272場戲劇演出在這一方戲臺上呈現,平均每2—3天就有一場劇目上演。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戲曲曲牌專班辦公室主任蔣羽乾介紹,戲劇是非遺一個非常重要的門類,非遺館強調非遺的可見性,游客可以先看展廳,再坐下來看演出。當游客看到舞臺上翻飛的水袖離他那么近,看到原來在櫥窗里的戲服就在他面前,游客會感受傳統戲劇就在他的身邊,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