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轉的唱腔、細膩的身段、誠摯的表演,一群十七八歲的畢業生憑借6年戲校所學將昆曲傳統戲《販馬記》里的悲歡離合演繹得令人動容。7月2日晚,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2019級昆山昆曲委培班畢業大戲《販馬記》在天蟾逸夫舞臺上演。84歲高齡的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擔任藝術指導,并在演出最后一場戲“三拉團圓”中獻上精彩表演。謝幕后,愛徒張軍和孫女蔡樂藝為他送上蛋糕,他在歡快的《生日快樂》歌聲中許下心愿,愿昆曲事業后繼有人、生生不息。
蔡正仁(左二)切蛋糕
這臺畢業大戲由上海戲校校長張軍飾演趙寵,2019級昆班畢業生蔡樂藝飾演李桂枝,昆山當代昆劇院當家小生張爭耀飾演保童、房鵬飾演胡老爺。三代同堂,讓人看到昆曲這一古老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2019級昆山昆曲委培班的38位畢業生,在演完這場畢業大戲后將“無縫銜接”到昆山當代昆劇院上崗。看到昆曲年輕演員人才輩出,蔡正仁也欣喜道:“這批孩子應該是當今昆曲界最年輕的一代了。”
雖說如今腿腳不便,但為著這場畢業大戲,蔡正仁事事親力親為。幾乎每場排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時而在臺下督場,時而在側臺叮嚀,更多時候他會搬一把椅子坐在臺口,從唱腔、念白到咬字,從身段、表演乃至眼神,他為他們摳戲,錙銖必較。最讓他欣慰的是,張軍主動提出,要在劇中飾演趙寵,為畢業生的大戲助陣。
張軍為蔡正仁戴上生日頭冠
“不論是張軍的年紀,還是積累的舞臺演出經驗、教學經驗,現在,都是他最好的時候。”蔡正仁說,百練不如一演,演出是最能積累實踐經驗、快速提高的方法,而能和老師一起演,成長就更快了。在他看來,教室或者排練廳里的教學,學生雖然能領略到表演的細節,但無法想象或者模擬正式演出場景,在舞臺上,若能有老師帶著演,則能幫助他們了解很多難以預估的問題和狀況,教學相長,老師也能獲得更多的舞臺演出經驗。
張軍也表示,新老演員同臺獻藝,既是技藝的交流與碰撞,更是戲曲精神的薪火相傳,為昆曲藝術的未來鋪就一條堅實且充滿活力的傳承之路。
《販馬記》演出前,現場還舉行了昆班畢業交接儀式,標志著2019級昆山昆曲委培班38位學生從戲曲學校畢業,進入昆山當代昆劇院,開啟他們的職業演員生涯。交接儀式上,上海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周銀娥,江蘇省昆山市副市長朱葉華寄語畢業生,希望他們在昆曲藝術的廣闊天地中,銘記在戲曲學校所學,將青春與熱血融入昆曲的傳承與發展,讓昆曲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后一場戲,蔡正仁登臺表演
上海戲校向昆山贈送胡宗孝教授手書“昆脈傳薪欣永繼,芳蘭競秀喜長馨”,寓意昆曲的傳承將如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奔騰不息,昆曲藝術的芬芳將如幽蘭之香,穿越歲月,綿延不絕。從名家傳承到新人嶄露頭角,從校園到專業舞臺,昆曲在薪火相傳中不斷延續。這場交接儀式及畢業演出,不僅是2019級昆山昆曲委培班重要時刻的見證,更為昆曲的未來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原標題:《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把關,戲校校長張軍助陣,這臺畢業大戲有何特別?》
欄目編輯:江妍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