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115、120、129三個師,開赴抗日前線。有趣的是這三個師的番號并不是國民革命軍的新番號,而是東北軍被撤銷的三個師的番號。
這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八路軍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師番號原是東北軍的,具體如下:
115師:原屬于東北軍第67軍。東北軍第67軍下轄107、108、115、117四個師。西安事變后,蔣介石為防止東北軍再次與紅軍和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聯合,于1937年3月將第115師調到安徽渦陽一帶,后經劉峙主持,整編為豫皖蘇三省軍隊,67軍由原來的四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僅保留107和108兩個師,115師番號被取消。
120師:原屬于東北軍第57軍。東北軍第57軍下轄109、111、112、120四個師。1937年6月,東北軍第57軍下轄四個師被蔣介石下令縮編為兩個師,保留111師和112師,撤銷了109師和120師的番號。
129師:原屬于東北軍第53軍。東北軍第53軍下轄116、119、129、130四個師。1937年5月中旬,該軍也經歷了縮編,129師番號被撤銷。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共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序列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分配番號時,從已撤銷的東北軍番號中選擇了第115師、120師、129師這三個空置的番號授予八路軍。
中共接受了這些番號。
蔣介石給予中共這些番號,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
1、番號資源有限:國民革命軍的師級番號雖多,但需分配給全國各部隊(包括中央軍、地方軍閥部隊等),可用的空置番號較少;
2、政治象征意義:使用已被撤銷的東北軍番號,既避免了與國民黨其他嫡系部隊番號沖突,也暗含對東北軍“消亡”的默認,削弱其歷史影響;
3、對共產黨的輕視:蔣介石試圖通過賦予“邊緣化”的舊番號,降低八路軍的政治地位,暗示其并非“正規”國民革命軍部隊。
那么,中共為什么接受這些番號呢?
1、繼承抗日傳統。
東北軍在“九一八”事變后曾因不抵抗政策飽受詬病,但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為抗日發動兵諫,展現了民族大義。八路軍沿用東北軍番號,既是對東北軍抗日意愿的肯定,也表明自身繼承抗日旗幟的決心;
2、政治博弈的智慧。
中共以接受舊番號為條件,換取了紅軍改編的合法性和全國抗戰的參與權,同時保留了部隊的獨立性和戰斗力,為后續發展埋下伏筆。
陳冠任著《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前后經歷及其這些番號的來歷。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請到正規書店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